赚时间就是赚寿命:重新认识时间
时间有多重要
很多人都自以为知道时间很重要,从小就知道,因为我们一直是这么被教育的,一寸光阴一寸金。但正如我们对很多事情都不求甚解一样,大多数人只是背了那些语句,事实上却并不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所以才会滥用时间。
突围方向
时间这个东西,在很多人的心里一直是很抽象的,因为它无处不在,却又几乎感知不到它的存在。如果要将其更加具象化地展现出来,就需要在我们的脑中厘清时间的概念。
认知清单:
时间可以赚,时间是变量。这不仅是物理学上的概念,从人生哲学上看也是如此。
时间就是生命,这并不是什么修辞,而是事实。占用他人的时间等于部分消耗他人的生命,请付出代价。
注意力才是计算有效时间的关键,滥用注意力的隐性成本非常高昂。
操别人的闲心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花时间还是花钱,究竟哪个合算不能一概而论。
近似估算时间价值是选择的关键。
提升时间的使用效率有八大黄金守则。
丰富自己的时间经历等于变相延长寿命。
你对时间的理解可能并不正确
时间也可以赚
在金钱上,我们通常用“赚”,来表示一种相对净流入的状态,不过这种状态可不限于金钱,时间也一样可以赚。
很多人会认为时间是一个常量,但其实我们已经从爱因斯坦那里知道了时间是一个变量。这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的,然而从我们的人生经历来看,时间也依然是一个变量。
第一,单位时间做事的数量。在事情类型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做的事情越多,我们可以说他赚取的时间越多,因为其他人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与他同等的人生经历。
第二,单位时间做事的类型。在做事的有效时间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做的事情的类型差别越大,我们可以说他赚取的时间也越多,因为他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虽然丰富不代表成就更大。
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练习迅速达到一个“再花时间下去,投入和产出比就不划算了”的状态,然后迅速切换到新的领域。
自杀与谋杀
当我们说到“时间就是生命”的时候,我们的潜台词是:“时间很重要,需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去珍惜。”
如果我们将自己一生的时间用方格子来表示,一个月表示一格,那么也就900多格。当时间流逝的时候,格子一个个被填满涂黑的时候,我想很多人就有直观的印象了。
所以当你准备占用他人时间的时候,请小心翼翼地征求他人的同意,并养成付费的习惯。
时间用在哪里,决定了你是谁
注意力是什么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遇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注意力是我们管理自己的关键,我们将注意力用在哪里,就等同于将时间用在哪里。
我们在任何时候使用注意力,都伴随着无法做另一些事的隐性成本,这个隐性成本等于你本可以获得的最大收益。
操别人的闲心
很多人滥用时间的方式,通常表现为随意挥霍自己的注意力。
所以有时候财富的马太效应也不只是财富本身造成的,每个人在认知上、能力上也符合马太效应。
究竟该花时间还是花钱
时间重要还是金钱重要
这个问题上的争论由来已久。
我们详述过金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获取金钱的正确姿势。正因为它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才经常付出时间去赚取金钱。不过最近几年,有一个说法非常盛行,以至于渐渐平息了争论,那就是——能用钱搞定的事情,别花时间。
很多人容易把结果后的行事准则当成结果前的原因之一,这就犯了大错误。甚至有人同意这个观点是为了得到一种错觉——仿佛自己的时间也更加值钱了,手上的钱也更加多了。这是更大的谬误。
其次,这种看似反直觉的语句,当转念一想,还真发现自己也曾有这样的经历和感悟的时候,就会比陈词滥调更能引起人的认同。
究竟是该花钱,还是花时间,这得视谁是稀缺资源来定。
虽然时间对每个人而言永远是稀缺资源,但我们考虑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优先的时候,考虑的永远应该是“更”稀缺的资源。
在找不到更廉价的时间的前提下,这个产出如果还是换成钱,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增值了就该花钱。这个产出如果是换成快乐、幸福等抽象情感,如果跟钱相比,你更缺后者,那么也该花钱。
的确,相比起来,成功人士都显得更爱花钱,但这只是因为拥有同等多的钱时,他们的时间成本比你高而已。
懂得了拿钱换时间这个道理,仅仅是多少时间和多少钱的一场对应关系而已。这根本不是什么方法论,只是每个人的本能。
正确计算时间价值
很多人会抛出一个疑问:“既然要衡量钱和时间的比较价值,那么时间价值该如何定量呢?我怎么知道自己的单位时间价值约等于多少钱呢?”
因为原本你闲着的时间也是会拉低你的单位位时间价值的。
只要不与十分接近的金钱数量互相比较来做决策,那么我们几乎总能做出对的决策。若是金钱多少与时间价值十分接近,其实也有好处,就是不管如何选择,总不会错得离谱。
时间是关于选择的艺术
努力和选择哪个更重要
其实我很想回答,都重要。
选择,是关于如何使用接下来的时间的决定。
方向大于程度,这是一个常识。在正确的方向上,行一步就有一步的效果,只是快慢和机会获取上的区别。而在错误的方向上,走得越快生命就被浪费得越多,参照“赚时间”的反概念。
如果一定要选一个,选择确实优于努力,但在两种选择的后期发展和想象力相差并不大的情况下,努力程度的差别也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
既然选择是关于如何使用时间的决定,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使用我们的时间呢?也就是当我们面临不同的情境时,我们该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
当我们对时间进行选择的的时候,要客观理性地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计算这些选项究竟分别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收益。这并不容易,除了懂得如何正确计算以外,还要客观地评价损失,毕竟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远远大于同等利益带来的正面情绪。
时间用在哪里,决定了我们是谁。
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快速判断可见损失和隐性收益之间的关系,避免让厌恶损失的惯性心理控制我们的心智,做一个会选择的艺术家。
正确赚时间的重要法则
提升时间的使用效率
时间的确很重要,但怎么赚呢?这是另一个问题。
我们说赚时间有两个维度,一是单位时间有更多的产出,二是同样的时间和产出下让自己的时间经历更丰富。
列出条目任务
要摆脱“混日子”的状态,就要试着将每日的任务列出。这会不会很耗时?不,只需把当日重点要完成的任务条目式地列在某张便笺(或手机便笺)上即可,一两分钟就够了,无须事无巨细,也无须做额外的标记和说明,且随时可增添和删减,完成一件就划掉一件。注意是划掉,而不是直接删除,千万别小看这一步,它会清晰地告诉你一天内究竟干了多少事。
寻找高效时段
在明确了自己的高效时段以后,尽量把每日最烧脑或最希望完美收尾的任务放到这一时段来完成,以保证脑力的高效利用。
远离噪声干扰
选择尽量安静且不容易被打断的环境进行重要工作。我有很多作家朋友在写作时旁边都是不放手机的。
合理利用碎片时间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做碎片化的事,例如,你可以利用在地铁上、公交车上的时间,或是在每项任务之间的间隙,来完成一些碎片任务,这样至少可以降低很多明面上的时间损耗。
减少后台运行
处理任务时如要选择暂时搁置,尽量处理到阶段性收尾,尽量少做后台运行,以便能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当下的任务中,这对我们“解题”是有帮助的。
降低切换频率
在对宝贵的整块时间进行利用之时,与其让切换间隙的损耗白白流失,不如集中力量先将某件事做好。如果一定要进行切换,请减少切换的频率。统筹很重要,损耗的规避也很重要,需要自己找平衡。
明确任务目的
每个人都必须时刻牢记自己当下的任务目的——我来这里做什么,当下的主要要任务是什么。多线程处理并没有问题,但必须时刻保持界限。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有关自控的问题,其实有没有养成任务目的第一性的习惯才是关键所在。
挤挤,再挤挤
当很多人说“我没有时间”的时候,并不一定意味着真的没有时间,而是他们不愿舍弃或减少做A事的时间去做B事,但事实上当真的有更紧急也更重要的C事出现时,那些每天看似忙得焦头烂额的人还是能挤出时间去完成的。
这八大黄金守则是提升时间使用效率的关键。为什么同样多的时间内,有些人能够做那么多事,有些人却碌碌无为?这都是使用时间方法论上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则会直接导致成就上的差距。
丰富自己的时间经历
正确赚取时间的另一个维度是丰富自己的时间经历。
很明显,如果你在流水线上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那么哪怕你将时间的利用率调整得再高,我也不会认为你赚到了时间。因为几十年如一日本来就是一日,不仅没有赚到时间,而且单纯从时间的角度讲,你就是在荒废生命。
时间经历是一个很玄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人生的内容,我们用多少时间,替自己赚到了多少内容。所以赚时间的本质在于赚内容,而在相同内容被同类叠加之后,单项内容的厚度和内容的类型数量则决定了时间的长度。
有一个简单的计算原则,那就是性价比。
资源是按排名来分配的,而不是绝对值所占的比例。
当我们耗费同等的时间和精力在某一领域,进步却开始明显趋缓,这就是时候考虑去别的地方“赚时间”了。这并非对匠人精神的不敬,只是从使用时间的性价比来看,如果花费四个20%的精力,可以在四个领域做到80%,通常来说,不管管在成就上,还是时间经历上,都会比在一个领域花上80%的精力,最后做到90%的程度要更加出色,也更加划算,前者都还没算上各个领域之间的跨界融合所产生的差异化竞争力和创造力。
从世俗的角度来说,通常把由生到死叫作一辈子,那么每个人显然都只能活一辈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赚时间。既然有上限,那么多赚时间就可以比别人活得更久,这是对生命最原始的渴望。始终将时间的性价比放在对时间的使用选择之上,则是实现这种原始渴望最理性的方式。
总共七章,未完待续(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