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突围》精华解读(续一)

《认知突围》精华解读(续一)

作者: 情缘姐 | 来源:发表于2020-08-13 06:37 被阅读0次

    我们看似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就物理空间来说,看到同样的东西,听到同样的话,但在精神空间层面就不一定了,这事值得商榷。肯定是大脑这个加工器的问题。

    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套算法,是由从出生到现在的环境投射和自主意识共同进化而成的。

    决定了一个人对基础素材的加工方式,我们将其简单地归结为两个字:认知。

    时间很重要,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究竟有多重要,Flag写在纸上,跟真正的行动却相差甚远!

    人们都说懂得那么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

    凡引发不了践行的,要么是并不真正认同,要么是没有真懂。

    世界虽很复杂,千头万绪的源头就叫底层知识,对它的正向修缮是成长的关键所在。

    提升认知,提升的就是底层知识的正确性,是检验底层知识的试金石。

    给出证明,给出逻辑,让你自行判断,自行取用。如果在认真思考后发现这个貌似复杂的世界真的可能是不一样了,那么你就离“明白人”更近了一步。

    或许,我们并不认识自己。

    一切的认知都从认识自己开始,只有对自己的各类行为有了清晰的认知,对自己的局限性有了明确的界限感,我们才能够敞开胸怀,去接纳更好的东西。

    突围方向

    我们有太多错误的僵化思维,接触了太多的有毒思想,又加入了更多错误的东西,阻碍了进步。

    只有先认识自己,先习惯打自己的脸,才能继续深入思考下去。

    认知清单:

    •我们的大脑不靠谱,惯用切片思维,获得更好的情绪体验,会创造自我,自欺欺人。记忆是被自我意识改造过后的,我们并不想客观地评价自己。

    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看不到某事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因此就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动力。广义上来讲,认知也是一种智慧。

    机会并没有那么依赖运气,机会之所以没有青睐你,是因为你并不具备触动它的引擎。

    先做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好,“意外好运”才有更大的概率降临。

    势利是刻进人类基因里的,它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势利贯穿了人类各种行为的始终。

    大脑每时每刻都在骗你

    看清自己有多难

    当我们审视自己,眼睛定格在一瞬间的时候,看到的是自己的某个切片。如果将我们对自己的全面评价视为一个维度,那么被我们评价的那些切片,就是基于这个维度的低维投影。

    看清自己,大约是这个世间最难的事,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认知训练来调节正确认识的程度。

    每个人都有证实偏差

    我们的大脑在很多时候是很顽固的,无关对错,有强烈“自我感”的人身上,会体现得更加明显的顽固,称为“证实偏差”。

    我们之所以没能真实地认清自己,也是因为比起真实的自我,我们更喜欢自我创造的那个。

    记忆不靠谱

    看起来我们的潜意识只会让我们不断加强“自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的观点:也许你不会相信,但有一个事实是,记忆是一个重构的过程。记忆不像录音带或者录像机一样记录客观事实,它在生活中不停地被过滤和改造。

    记忆其他事物也是一样,为了了给予索引提取以便利性,我们便会在潜意识里将记忆修修剪剪,去掉难以归类的部分,补上无关紧要的缺失,使之更便于我们日后调用,相信每更新一次,我们都将拥有新的记忆和新的故事。

    这没有什么神奇的,因为我们是自己记忆的剪辑师,我们的使命就是创造一个“虚假但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所谓现实”,这个现实包括我们自己。

    别装,千万别装

    不懂装懂

    这个世上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苏格拉底甚至说过:“我唯一所知的是自己一无所知。”

    假如随便抛出一个知识,“不懂”应该是常态,而“懂”才是非常态。

    非刻意的不懂装懂是自我认知上的巨大缺陷,就是非但我不知道,而且我竟然不知道我不知道,这是个很要命的事情。不要以为“装”这个词只是主观故意,有些“装”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

    刻意的不懂装懂就好一些。证明了他的内心深处是知道自己不懂的,心里默认了。只是嘴上不承认,至少证明他在认知习惯上没毛病,病是可以治的。

    认清真实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把自己塑造得更完美的倾向,于是,我们需要更漂亮的衣物,我们需要更强大的工具,我们需要化妆,需要美图秀秀,需要虚假的头衔。这一切不是为了给自己看,而是为了获得别人更好的评价,从而利用这些评价反向塑造大脑对自己的印象。

    我们的动机就是用这些素材去“喂养”大脑,从而创造一个想象中的虚幻的自己。通过这样的大数据怎么会得出靠谱的结论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并不能通过“装”来提升自己的真实价值。我们只能概率性地通过这个行为来获得短期满足,接着就会有同等概率获得与之程度相当的挫败和羞辱。

    当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装”无益于提升自己,且终会带来同比的负面影响时,我想很多人就会放弃装,从而不得不正视真实的自己。

    不装,有利于你在认清自己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所以别装,千万别装。

    道理我都懂,只是懒?

    道理我都懂

    最近几年,我们常常听到两句话:一句是“道理我都懂,只是懒”;另一句是“懂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听起来很让人沮丧,想来也是,懂了这么多道理,结果没什么用,该懒还是懒,提升不了行动力,自然也就改变不了人生的现状。

    对一个正确的道理表现出懒惰,就是认知能力不足的体现。

    选择懒的这个行为,本质上是看不到正确做事能带来的巨大好处。

    懒并不是什么遮羞布,这恰恰体现了在认知上,你跟别人是有差距的。

    告别懒惰

    当我们说一件事在我们心里确实很重要,但就是不愿意动手去做,一直想改变这种状况又无从改变时,其实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有误,它可能并没有我们心目中想象的那么重要。

    对某件具体的事情是否表现为行为上的懒惰,取决于你对该事的认知,而当你正确认识到该事的性质、风险、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后能得到的结果以后,则取决于这个目标在你心目中的优先级。

    给以下四个建议:

    学会分解任务;衍生任务未完成的间接后果;养成说断就断的习惯;给自己唯一性的阶段奖赏。

    训练人的大脑和训练动物的大脑没有太大区别,都需要一些刺激。

    没机会真的怪不了运气

    机会与运气

    机会是个好东西,不管我们年龄多大、什么身份、什么职业、有没有钱,我们都需要机会。

    伟大的运气,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运气,也是影响人生最大的运气。

    那么这样的运气,是否就是人生的全部?对于那些无法入局者来说,是的!但对于那些有机会入局的玩家来说,却仅仅是一部分。

    能读到这本书的,有能力上网的,也有接触基础教育的机会的人,恭喜你!虽然每个人的初始条件有别,但你显然已经进入到了入局者的行列之中。

    机会如何被开启

    机会,指的是一定时间内迈向有利的可能。很多人认为机会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但事实是,这种“可能”我们随时随地都在碰到,只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并没有满足开启它的条件。

    每个机会其实都是靠一个个碎片拼出来的,没有前面积累的碎片,你就难以拼出下一个图形,而没有下一个图形当中的一块碎片,你自然也无法拼出下下个。

    然而这根长出来却已然错过“机会”的新触角、迟早还会再用到它。你要相信,所有的触角最终都会被用到,有的可以单独使用,有的可以组合着用,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当你多一条触角前行时,不仅仅有可能接触到更多的机会,而且通过不同触角的排列组合,其实你能打开另一片天地。

    先做起来

    对于任何一个看似没有机会的领域,与其将时间浪费在原地踌躇和等待,不如先做起来试试。而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先做起来,是由于他们喜欢用静态思维看待问题,总是认为在环境不变或环境变差的条件下,现在看不到机会就意味着以后也看不到机会,所以不想浪费时间。但他们节省下来的时间通常也没有用在更加有用的地方,大多数人宁愿白白浪费时间。

    诚然,竞争肯定是越来越激烈烈的,但只要你的进步幅度跑赢竞争加剧的幅度,事情很显然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而不会越来越难,这是个十分容易计算的数学题。

    当你学习到一个新技能也好,将身材练得更棒也罢,总之无论在哪方面变得更好,都会直接让某些“意外好运”有更大的概率降临在你的头上。再想想,其实这真的是“好运”吗?这肯定是方法论啊。所以,以后可千万不要再说自己没机会了。先做起来,机会可能就会出现。

    你不是不势利,只是想占便宜

    承认自己势利

    “势利”是因为它自诞生以来便被人为地附上贬义的色彩,而它本身描绘的却是一个真实的、人人都有的,并没有什么不好的状态,只是人出于“占便宜”的心理,当别人羞于这样做,而自己这样做的时候,就能够轻松得利。

    因此,人人都说势利不对。因为你要说它对,你就是势利的,在别人身上,不那么明确。

    很多人不是看不到自己的行为,而是不愿意承认自己行为的目的。由于目的本身通常是“复合”的,可以堂而皇之地避免直视自己内心那些貌似“阴暗”的部分,这是很糟糕的。

    并非所有人都是一出生就带着光环拥有资产性人缘的,绝大多数人还是得通过不断积累。而在我们自身吸引力不足的状态下,就不得不通过积累大量的劳动性人缘,让自己更有安全感。显然策略是比较被动和低效的,但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别无选择。

    明白了资产性人缘和劳动性人缘,对于比我价值低的人,我自然是拥有资产性人缘,可以有主动选择权;但对于价值比我高的人,我该选择主动为他提供‘劳动’,还是默默提升,直到可以与其平等交流呢?”

    因此,当我们主动提供“劳动”的时候,在多数情况下,是表明我们想建立长期交换关系的姿态,但这个策略仅在你与对方差距并不是那么大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在此之前,请先埋头积累。如果你想在积累的同时通过“建交”来获利,可先将你的目标转向与你对等或略胜于你的那个群体。

    通过以上的种种分析,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势利”是贯穿绝大多数人类行为的始终的。哪怕我们平时并不认为自己在做着势利的事,其实也只是我们对自己的真实目的认识不清而已,于是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了对自己的误解。

    共七章:未完待续(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突围》精华解读(续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wv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