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老头儿15岁,在郑州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新中国已经建立两年了,他终于稳定下来,可以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可是一场战争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宁静!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口号一时间响彻中国!他也按捺不住那颗火热的心,“我要参军,我要保家卫国去!”一个声音不断在他心底里呼喊!于是他收起了书包,准备好东西,到征兵站报名!
“多大了?”
“1934年出生,今年16岁”他知道16岁是征兵的年龄要求,就把出生年份提前报了一年。
“为啥要当兵”
“抗美援朝,保卫国家啊!”他挺起还并不坚实地胸膛,但却异常坚定地说。
“孩子,我看家庭关系这,你家就你一个男孩,家中独子我们不能收!回去好好上学一样是支持我们的国家!”
“没事,我家人都通情达理的!让我去吧!”
“你还是个孩子,回去吧!”
我现在无法揣测当时老头儿的心情,一个十五岁的热血少年被泼了一盆冷水,心情不言自明!可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沸腾的热血怎么会轻易被冷水浇灭。当晚,他提笔给老奶奶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意愿!我没见过那封信,但我想肯定是力透纸背的。老头儿没有等来老奶奶的回信,却等来了老奶奶~
热血的年代不乏热血的少年,也不缺热血的母亲。老奶奶虽沉溺于家务事多年,但女子师范学院的见识和为国为民的意识却没丢!她带着老头儿又一次走向了征兵站。
“大娘,我们有政策,您这是独子,我们不能收!”
“孩子想去保家卫国,我不能拦着!这是他该做的,让他去吧!”
在老奶奶的坚持下,老头儿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因为当时送兵不允许家人进车,于是,老奶奶找熟人提了唯一一个要求——到站台送送儿子。
我能想到老奶奶五味陈杂的心情,但是那种心情或许我永远都无法感同身受!二爷告诉我,老头儿曾说那天他站在车厢里透过小窗户看着一个挥舞着手绢的身影,逐渐变小,然后消失……但是那个挥舞手绢身影在心里刻下的印记却再也没有消失,这个身影也贯穿了他戎马倥偬的四十年。十五岁的他和老奶奶都以为,这一别,就可能是永远。
后记: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老奶奶已作古24年,老头儿也卧床三年。我只能从二爷的只言片语中去找寻我曾经的至亲往事!小时候,我问爷爷,你为什么没去朝鲜啊,哪怕丢个胳膊,拿个一等功多好!老头儿笑着说,我宁可不要勋章,我想我的战友都在!后来我明白,其实每个军人都在保家卫国,只是有人献出了生命,有人献出了青春,有人献出了家庭,有人献出了伙伴~他们都值得我们尊敬与纪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