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年申论热点(58)——全媒体+融媒体时代

2019年申论热点(58)——全媒体+融媒体时代

作者: 白话有无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11:11 被阅读103次

           1月25日上午,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学习形式十分特别、内容十分重要。

            一、一次特别的课堂、一项紧迫的课题

           1、课堂特别:现场调研+集中学习

           这次学习不是常规的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室进行的,而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成员走出会议室,来到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这是2019年中央政治局的第一次集体学习,也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第一次把“课堂”设在现场。这类集体外出的调研学习很少见。十八大以来只有两次,2013年9月30日,选在中关村,调研科技创新,第二次就是今天,2019年1月25日,选在人民日报社,调研媒体融合发展。这次学习把“课堂”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说,这样一次集体学习,本身就充分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媒体融合工作的高度重视。

           2、课题紧迫:全媒时代+融媒时代

           这是集中学习的主题就是“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为何选择这一课题?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3、为什么?——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习近平指出,“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他提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二、读懂“四全”“四融”,让我们了解全媒体时代和融媒体时代

           (一)什么是全媒体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集体学习中说了“四全”,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这可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对全媒体时代做了四个层次的阐释。具体如何理解?

           ——全程媒体,就是一个新闻事件从发端、发酵到高潮再到结束,无时无刻不处在媒体传播的链条中,或者说随时都可以变成一个公众信息。有的可以还会因媒体的传播影响事件的整个发展走向。在全程媒体下,以前可能大家更关注结果,但现在可能全程关注;以前有些敏感信息还可以“捂”,但现在根本藏不住,也不敢藏。

           ——全息媒体,就是一个事件所呈现的全部信息或者由此衍生裂变甚至联想的信息,都成为媒体传播的内容。(“全息”,即反映物体在空间存在时的整个情况的全部信息。)同时,呈现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只要能给人带来信息感知的途径都可能成为媒体传播方式,打破以往“视”“听”独占的格局,图文、视频、游戏、社交、AR等等,给用户的阅读体验也是各取所需,新闻的呈现更为立体化、多样化。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万物皆媒的时代已经到来。

           ——全员媒体,这个很好理解,意思就是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媒体人”,人人都有“麦克风”,一个手机就能构成一个传播平台,看看现在这么多自媒体就知道了。

           ——全效媒体,意思是媒体越来越分众化,用户画像越来越清晰,以往新闻传播你只知道播出了、发行了,却不知道谁看了你的报道,反响怎样,这叫非全效传播,现在你可以利用大数据清楚知道谁是你的受众,传播更精准、更有效率。

           (二)什么是融媒体时代?

           “融媒时代”跟“全媒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以为不能完全剥离开来,全媒时代也是融媒时代,融媒时代也是全媒时代。但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全媒”更多是从“全”字上看,“全要素”媒体。“融媒”更多是从“融”字上来看,如何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挥“1+1>2”的优势。“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在传媒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种科学方法。其内涵或特征也有四点:

           ——资源通融。就是合理整合新老媒体的人力物力和新闻资源,变各自服务为共同服务。比如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的“中央厨房”,这个概念非常形象生动。意思就是将所有的新闻“食材”,编辑“厨师”,平台“餐具”这些媒体资源都汇聚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开放透明的“中央厨房”,为不同品味的新闻“食客”订制套餐,打破了过去媒体的板块分割的运作模式,专门设立了总编调度中心,建立了采编联动平台,统筹采访、编辑和技术力量,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工作格局。

           ——内容兼融。就是生产的产品适合不同渠道,不同品味的群体。过去,我们在对新闻工作都提要求时,曾经说“不能一稿多投”。今天,我们不讲“一稿多投”,而提出“一稿多吃”,就根一道菜一样,“一菜多吃”,让人们从不同角度去体验新闻之“味”。做媒体,必须坚持“内容为王”,融媒体要生产“内容产品”。对“内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兼融”,也就是要适合在不同的媒体平台发布,不管是文字版、视频版,这些内容要适合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站以及“两微一端”发布,最大限度地彰显传播效果。记者得到一个新闻线索,不光紧着报纸电视用,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媒体平台,加工出不同的产品类型,该严肃的严肃,该活泼的活泼,前方的记者变成“原料采购员”,后方的编辑变成不同风味的“大厨”。

           ——宣传互融。就是要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实现双赢甚至多赢。实现宣传互融的前提是要认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长板”。说到底,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都是媒介平台,各有各的长板,也各有各的短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融媒体的关键是扬长避短,把长板做长,把短板规避。“扬长避短”这才是融媒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在“扬长”上,广播的优势是“快”,电视的优势是“直观”,报纸的优势是“简便”,互联网的优势是“四个无限”(无限空间、无限时间、无限作者、无限受众)。各媒体对“我无他有”的东西,不妒忌,不害怕,对“他无我有”的,不排异,不拒绝,都把“他”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兼收并蓄,追求“水桶定率”。

           ——利益共融。发展“融媒体”的最终目的,要有利于效益这个根本。而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就是媒体生产的产品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发挥最大效益。经济效益,就是媒体产品在效益上要实现综合化、最大化。我们既不能只顾社会效益而不研究经济效益,否则,媒体无生存之道,但更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这样的媒体也会自毁前途,短命夭折。

           三、全媒体和融媒体时代对社会治理形成的巨大挑战

           从上述“四全”“四融”的特征来看,相对于传统媒体下社会治理,全媒体、融媒体时代,治理对象、方式和手段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从下面的舆论传播特点可以看出其治理难度。

           一是全员化发声,源头难控。人人都是“信息源”,也是“传播源”,导致对“源”的治理难度加大。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达到7.7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7.5%。那么,这7.75亿手机网民都可能一个“发声筒”,一个“信息员”。网民个人的自媒体大量涌现,各类报料、解读、跟风、甚至起哄,使曾经由传统媒体掌控的舆论格局被打破,互联网正成为最大的舆论场。

           二是多元化传播,平台难管。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短视频等信息资讯的新型传播平台强势崛起。在这些平台上,用户可以看新闻,还可以聊天、购物、社交。从社会治理看,新兴传播平台日益成为相对独立的舆论“策源地”和“发酵池”,如何学会管理一个日益庞大复杂信息平台,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

           三是粘贴式转发,出错难控。为抢时间,媒体在转发新闻时,不加考证而完全照搬,其与时效性相辅相成,构成了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最大安全隐患。虽然这种复制粘贴的信手转发能实现效能优化,提高资源使用率,但同时它也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方面是新闻版权的侵权问题;另一方面是一旦出错,下游媒体的几何式病毒式扩散,将形成巨大的负面效应,难以控制。

           四是碎片化解读,全貌难窥。“标题党”是当下被人们吐槽最集中最诟病的媒体乱象。一些媒体为了迎合网民的碎片化浅阅读方式,能在浩如烟海的新闻报道和同质化的内容转发中吸引眼球、拔得头筹,不在内容上想办法,而是将功课做在标题上,对文章内容的断章取义,创作刺激性、庸俗性题目以吸引关注。这类标题很容易背离文章的初衷和原意,以偏概全,造成公众误解。比如《深圳“尿歪罚款”如厕规定被误读》。

           五是煽火化炒作,其恶难治。在注意力时代,相对于那些正面传统的宣传报道,网民对负面、怪诞、低俗、煽情等极端性的内容更感兴趣。为了迎合网民的这种心理,获得公众关注,赢得所谓的点击量,一些媒体热衷于从硬新闻中挖掘娱乐性因素,通过煽风点火,炒作渲染以满足公众好奇心,刺激舆论情绪点。如《女官员落马制“通奸地图”》《民警仅穿游泳裤拦停摩托车》等,以博眼球。

           六是标签化烙印,形象难维。就是社会对一类现象或群体的某个特征传播过多,就容易在舆论中形成思维定势,久而久之就会被标签化。比如,“城管”“官员”“女干部”等等,这种“标签”,利用舆论“固定的成见”对新闻内容进行主观性暗示,突出事件中的人物或价值标签,有时甚至偷换论题、转移焦点以迎合民粹。但这种不负责的标签化解读,很容易以偏概全,加剧舆论站队,造成对某个群体的误伤,扩大舆论的负面情绪和社会的割裂对立。

           七是情绪化宣泄,矛盾难消。在全媒时代,新闻舆论往往容易被情绪裹挟,当部分民众对某一社会现象或者某一群众利益不满时,往往会在某一舆论中宣泄不满情绪,将舆论场变成一个公共“骂场”,使事件本身变得不那么重要。因此,如果理顺公众情绪,或者说在舆论之初,不挑起公众不满情绪的“发酵”,在舆论之中不刺激公众不满情绪的“爆发”,就是社会治理的一门学问。

           八是专业化策划,用意难猜。在在“眼球经济”下,一些媒体利用其掌握的新闻传播规律和新闻资源,通过戏剧化和煽情化的方式包装加工,比如包装营销“网红”,制造悲情故事等等,挑战社会道义透支社会公信,有的可能是为个人追名逐利,有的可能是恶意诽谤,也有的可能是达到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四、习大大对媒体融合发展规划的“路线图”

           在这次集中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二是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三是要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四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要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规范数据资源利用,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五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宣传管理部门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

           六是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党报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年申论热点(58)——全媒体+融媒体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ao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