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第一次到秋浦
天宝八至九载(749-750)四月
为什么说这段时间是李白第一次到秋浦呢?并非凭空臆测,而是从前人考证的成果中,细心查找梳理出李白在这一时段前后活动日程和行踪路线,就可以得到印证,得出结论。
天宝三载(744)初,李白"被谗去朝",三月出京。夏天与杜甫相会于洛阳,后至汴州(今河南开封)与宗氏夫人结婚,继去齐州(今山东济南)从名道士高如贵授《道篆》于紫极宫,年底到东鲁(今山东兖州)任城(曲阜)成家。
四载初秋,李白曾与杜甫同游鲁郡,秋末赴江东,经邳州、扬州,入越中(今浙江剡县),年底到苏州。
五载夏,回到扬州一带。
六载仲春(三月),游金陵(今南京),五月到皖南当涂横望山隐居,秋去会稽(今浙江绍兴),后返金陵。从此,他开始以金陵为中心四出旅游。
七载,从金陵去霍山、庐江郡,"晤郡守吴王李祇,旋返金陵。"又到苏北、皖中一带漫游。
八载,从金陵经当涂、宣城来到了秋浦。
九载五月,离秋浦去浔阳,秋天北上返鲁省家。
这样,我们就清晰地勾画出了一条李白在这期间的行动路线。所以说,在唐天宝八载至九载四月这段时间里,确认李白第一次到秋浦是合乎情理的、也是合乎历史真实的。
这次李白初次到秋浦,逗留的时间不长。他在秋浦旅游的行踪路线是:顺长江水路东来,到貴口(今池口)入秋浦河口,溯流而上,直达秋浦县府治石城(今贵池区殷汇镇灌口石城、长庄村一带),会见了秋浦县令崔钦(时雅称"崔秋浦")、秋浦县尉柳圆(时雅称"柳少府")、诗友王十二等县府官吏和友人。
这年冬天,李白应诗友、青阳县令韦仲堪(字权舆)之邀,开始他首次九华山之行。李白在韦县令的盛情陪同下,从石城沿龙舒河东行,经乌石(今梅街镇乌石村,古称虎林城)水车( ju "居"音)岭,过大楼山,冒雪经白笴陂(今棠溪乡曹村)夜宿岩穴,继至石门桃花坞(今棠溪乡石门村,俗称石门高)会见了处士高霁(字暄之),三人结伴而行,翻越白沙岭(贵池县与青阳县的分水岭)古道,踏雪上九子山,途中在夏侯回府小憩,赏九子山雪景雄姿,诗情萌发,李白等三位诗人合作著名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并由李白作序,真可谓一字千金,万古流芳!此联句誉为九华山之"定名篇"。继而李白、韦仲堪、高霁三人,直上新命名的九华山。
此为天宝八载(749)冬,李白第一次上九华山。李白这次第一次上九华山,除了他与韦权舆、高霁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之外,另作有《秀华亭》一诗。
翌年(天宝九载)春,李白第二次上九华山。李白在东道主县令韦仲堪的陪同下,从青阳县衙(今青阳县城蓉城镇)上了九华山。期间,李白作著名的五律《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而后,李白从青阳县城返回秋浦县治石城,经蛟口(又名窑山,今属贵池区唐田乡)去浔阳(今九江),结束了诗仙李白第一次游秋浦的历程。
这一次李白到秋浦,除了两次上九华作诗3首外,在秋浦所写的诗歌,大致有如下12首:
《赠崔秋浦三首》
《咏柳少府山癭木樽二首》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游秋浦白笴陂二首》
《白胡桃》
《秋浦歌十七首》其三、六、十等。
——摘自丁育民《诗仙九华缘》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22327/794db26763f0321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