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警方接到了一个离奇的报警电话。
一名女性称自己好像在家里被“性侵”了!
从来都没有裸睡习惯的她,第二天发现自己赤裸着下半身。
而后,警方进行鉴定,发现女性血液、呕吐物中有违禁药品成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网名为“石墨生花”的网友约她见面,在商务车上,他用一瓶饮料,迷晕了赵女士,随后对她实施侵害。
犯罪经过也被他口中所说的“GPS”(实际上是朝向车内的行车记录仪)拍摄了下来。
然而,这样的受害者并非只有小赵一位。
警方在其手机内发现其偷拍侵害女性视频多达400余个,它们甚至被分门别类放进了不同的文件夹。
受害女性多达数百名,其中年龄最小的才20岁!
1
某大学一男生在女性杯中投放异物;
在烧烤摊、地铁、甚至是路边,被不怀好意的话语性骚扰;
酒店门口的捡尸,被贩卖的“听话水”。
6月12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一名女生在图书馆自习,疑似被一男生投放催情药物。
7月17日,人民法院报发布一则新闻: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一陈姓男子通过社交软件结识一名异性,在交谈间十分暧昧,但是还没有确认恋爱关系。男子想起了之前在浏览境外完整时买的“听话水“,下药迷奸了女网友。
在“听话水“事件曝光后,某宝下架了此类关键词检索,但是一些隐晦的词条或许依然存在。
女性迫害这一环,部分商家也参与其中,并且从中牟利。
他们不会在某宝公然回应,而是转移到其他平台和购买者交流、售卖。
脱离平台的监管,一些不法的勾当也在悄然进行。
这些“听话水“背后是一条产业链,它们甚至还有自己的专有名词:迷醉程度:
迷晕、催情、听话、性欲。
“强效昏睡“、”强效失忆“、”无意识“,这些严重触及法律的行为,被放大成了”听话水“的卖点。
溶于任何酒水,无色,4-6h自然醒。
你很难想象这么长的时间会遭受什么样的侵害,甚至一切都是在无意识地情况下进行。
2
网恋需谨慎。
在网络世界上,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对话的是人,还是机器。
你以为遇到的那个他,其实说不定也只是一个为你量身定做的人设,被装饰的话术。
一步步引诱你坠入深渊的甜言蜜语,是杀死你的毒药。
他们三班倒跟你谈恋爱,他们有大量的案例和经验,甚至他们还有专门的用户画像分析。
而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引诱你上钩。
除了个人要提高警惕之外,我想作为平台,公众,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比如,加强平台监管,彻查关键词搜索和擦边类检索词汇,彻底让“听话水”这一类违法物品在平台消失。
由此,从源头上让违禁物品消失在市场,把它们扼杀在摇篮之中。
我们在平时购买物品时,也可以擦亮双眼,积极向平台举报。平台也可以通过奖励征集邀请用户参与违法线索举报,让违禁物品不能在平台出现、售卖。
3
再说回性侵这件事。
就在前几日,新闻报道:
南昌一女子遭酒后男子入室猥亵。
这名男子竟然连三岁的女孩都不放过,甚至还对这名女士动手动脚。
在一些新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标签,比如:酒后、离婚久了,一时冲动。
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这都不是违法犯罪的理由。
这种标签弱化了猥亵事件本身,也让话题变得有争议性,于是就有人开始为猥亵犯罪者说话,说这一切都是情有可原的。
把受害者作为主语,也总是会让人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似乎是受害者的过失。
鲜有新闻媒体会取这样的标题:南昌一男子入室猥亵被带走。
犯罪者隐形,受害人被放大,成为舆论讨论的核心。
舆论常常说,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你身上,而不是别人。
可是换一个情境,如果你是那名女子,当你听到这样的话,你该有多么无助和失落呢。
我们不希望这类事情发生,但是也请保留自己的善意,不要让受害者还承受一场无妄之灾。
在猥亵、性侵事件发生中,我们应该思考的是:
为什么会发生这一事件,法律和舆论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一现象再次发生。
管不住自己的人,只能在法律的尺度上被谅解,在道德上,他们只会被谴责。
我们不能妄图去感化,去教化,只有断了他们的根,永远关在局子里,他们才知道什么叫怕,才会求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