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是浏览器的一个优化点,我们可以通过缓存来减少不必要的请求,进而加快页面的呈现。通过简单地设置http头部可以使用缓存的功能。一般来说有三种设置的方式
Last-Modify(响应头) + If-Modified-Since(请求头)
服务器在返回资源的时候设置Last-Modify当前资源最后一次修改的时间,浏览器会把这个时间保存下来,在下次请求的时候,请求头部If-Modified-Since 会包含这个时间,服务端收到请求后,会比对资源最后更新的时间是否在If-Modified-Since设置的时间之后,如果不是,返回304状态码,浏览器将从缓存中获取资源。反之返回200和资源内容。
ETag(响应头) + If-None-Match(请求头)
根据资源标识符来确定文件是否存在修改,服务器每一次返回资源,都会在Etag中存放资源的标识符,浏览器收到这个标识符,在下一次请求的时候将标识符放在If-None-Match中,服务端将判断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返回200以及新的资源,反之返回304,浏览器从缓存中获取资源
Cache-Control/Expires(响应头)
首先这不是一种方法,而是协议更替中的一种演化。
在http 1.0的时代,我们基于Pragma 和 Expires 控制缓存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通过设置Pragma为no-cache关闭缓存功能,同样也可以在Expires中设置一个缓存失效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失效的时间是相对于服务器的实践而言的,如果人为地改变了客户端的时间,是会导致缓存失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