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吕氏春秋》卷10孟冬纪4异宝诗解2至德无为贤宝道德

《吕氏春秋》卷10孟冬纪4异宝诗解2至德无为贤宝道德

作者: 琴诗书画 | 来源:发表于2021-03-15 17:49 被阅读0次

    《吕氏春秋》卷10孟冬4异宝诗解2至德无为贤宝道德

    题文诗:

    五员过吴,使求江上,则不能得.每食祭祝:

    江上丈人.天地至德,至大至众,奚不有为?

    而无以为.人事为矣,无以为之.名不得闻,

    身不得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至德真情,

    真情无为,法天择地,重无轻有,重义轻利.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以此献之,司城子罕,

    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宝,相国为之,

    赐而受之.子罕:子以玉宝,我以不受,

    人宝为宝.宋长者曰:罕非无宝,所宝者异.

    今以百金,与抟,以示儿子,必取抟黍;

    以和氏璧,与百,以示鄙人,必取百金;

    以和氏璧,道德至言,以示贤者,必取至言.

    其知弥精,所取弥精;其知弥粗,所取弥粗.

    至精至诚,精诚所至,通天达地,非名非利.

    原文

    五员过於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 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 “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译文】2

    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达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吧!

        宋国一个农夫耕地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的宝物,希望相国赏小人脸而把它收下。”于罕说;“你把玉当作宝物,我把不接受别人的赠物当作宝物。”所以来宋德高望重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当作宝物的东西与别人不同啊!”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了;把和氏之壁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了。把和氏之壁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了。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吕氏春秋》卷10孟冬纪4异宝诗解2至德无为贤宝道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do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