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雷锋”永远活不过青年

“雷锋”永远活不过青年

作者: 暖暖春分 | 来源:发表于2018-03-12 10:26 被阅读17次

      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自己生活的城市里需要导航,对门也是不知名姓的“邻居”,交流主要靠手机!而我,来自一个小乡村,熟悉村里的八十户人家的居处,知道他们的名姓,甚至年龄。就是在乡里乡亲的夸赞和父母的精心培育下,考上了大城市的大学。

      从小只在电视里看到的场景终于可以亲身去体验了,因此我成了我们村里自豪,我也是带着这份期许和期盼准备融入到大城市。可是,我最终发现,城市很大,到处人头攒动,我却体味到了孤单!

      幸运地是,我有很爱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充足的经济基础,但我知道那是母亲靠辛勤劳苦和省吃俭用换来的。十年里,母亲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件新外套,但我通过做家教挣得钱给她买了一件羽绒服的时候,她又塞进我兜里500元,任我怎么拒绝也要让我把这钱拿着,因为母亲总心疼我钱不够花会在外面吃苦。父亲的一双球鞋已经很烂了,我给他买了一双新的后,父亲对我说干农活比较废鞋,旧鞋穿着干活自在,不让我再给他们买东西了。每次听到这些话,我心里总是有种针扎内心的难受。

    的确,我用父母给的钱买了好看的衣服,鞋包,化妆品,偶尔和同学们一起去吃饭,k歌或看电影。我将自己装扮成了一个大城市里的人,而我的骨子里却难以改变!

      有人会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但我总觉得生活在乡里的人还是质朴的,他们只是不大懂得城里人的一些生活习惯,所以背上了一些不该有的骂名。来到这座城市后,我想摆脱城里人对乡下人的这种误解,在大学里,为了能真正地融入进去,我总是主动为大家提出帮忙,所以,一学期后,我认识了很多人,所以错觉告诉我,我可以很好地生活在这所大城市里了。

      苦恼终于一个接着一个出现了,因为我从乡下带来的这份质朴,是城里人最缺少的,最终,我有点“供不应求”。我成了给大家带饭的人,大家中午没时间吃饭的时候,就会给我发微信,因为我是个活“雷锋”,我不会说出拒绝二字。渐渐地,大家失恋痛苦的时候也会来找我,让我陪她们去看电影,去听她们的哭诉,一些班干部需要给班级搬书时也会第一时间想到我。

    后来,我进入了研究生阶段,我去了另一个大城市,原来的朋友纷纷来这边旅游,按照中国的习俗,作为东道主的我,认为就得请大家伙吃喝玩乐,越来越多的人很乐意地来到我待的这座城市旅游,我的开销让我更加的心疼我的父母。

      有一天,我失眠了,因恨而不能入眠,我恨我自己,恨我在她们失恋的时候给她们太多的安慰,从此我便需要承担更多的诸如此类的烦心事;我恨我为了省下公交费,骑自行车大热天不顾危险地穿梭在城市道路上,却在我的“朋友们”打车时帮她们付钱;我恨自己总要记着别人的生日,因为错过了,她们的朋友圈会让我难堪!我恨我自己没带着母亲出一次远门,却有好多次买了高价门票陪她们玩;我恨我自己总怕麻烦了别人,再苦再难也要咬牙坚持,自己去克服;我恨我自己总是持着吃亏是福的信念,慷慨地帮她们付钱,自己在被窝里失眠;我恨我自己认不清真正的朋友,别人的一个微笑就让我有一种亏欠,我便要花时间或金钱去偿还;我更恨我自己不会说出拒绝二字,当人们心中的“老好人”,以帮助他人得到的临时快感而活着……

“雷锋”永远活不过青年

      后来,我终于发现这些人和我的交集就如同两条直线的一个交点,过了之后我们便渐去渐远,曾经学到的礼尚往来便也因此而消逝了。最最疼爱我的父母两鬓已有了银丝,脊梁也不再挺拔。终于,我也脱胎换骨,成了一个真正的“城里人”,内心的感触让我开始有了一种严酷的眼神,我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也会发现一些曾经的“自己”,我开始听到了周围人背地里说着她的“迎合”,思量着她追求的“目的”。除了心疼这个“自己”,我会默默地和这些“城里人”“帮助”他们成长和蜕变。

      现在,我没有了那些恨,开始对自己满意,也终于明白了母亲告诉我的那句话――苍蝇跟着肉飞!通过这些磨练,终于给自己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做好自己的事,别人有求于我,能帮则帮,不要勉强。自己优秀了,就不怕城市会有孤单!

“雷锋”永远活不过青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雷锋”永远活不过青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fn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