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吗

作者: 贝加 | 来源:发表于2016-11-28 09:43 被阅读151次
    这小眼神

    你害怕打针吗?打在胳膊和臀部,你更害怕哪个?

    那天,和朋友说起这个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最怕在臀部打针。因为胳膊上看得见,臀部看不见,不知道医生啥时候下手。

    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将兔子分两组,对一组兔子进行每20分钟一次的规律电击,对另一组兔子进行不规律电击,结果发现,后者焦虑和暴躁不安的程度更高。

    就如同,等待敌人袭来的恐惧比主动攻击恐惧更甚;不知道什么时候房价下跌比确切知道5年后房价下跌更让人恐惧。

    也就是说,相对于确定的危险,人们更害怕不确定的危险

    再比如,很多人害怕搭讪,并非完全害怕被拒绝,而是无法预料自己会被对方以什么样的方式拒绝,不确定女孩会说什么以至于把自己置于无法应对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搭讪恐惧是因为对女孩态度的不确定。《思想的形成》中曾讲过:“恐惧来源于无知与不确定。”

    人类发展初期,和动物一样,行为主要由基因本能所驱使和支配。而基因的本质是保存和延续自身,所以它尽可能让自身躲避风险。而一切新遇到的不熟悉的事物,都会被大脑系统识别为风险,尽量去避免。不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产生超越其他动物的“理性”,而这种理性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因果推导”。换句话说,人类可以倒推事情发生的原因,从而发现一些潜在的规律,并试图用得到的结论再去预测和驾驭未来。同样,在以后遇到类似于以前的情况的时候,人们也会依据经验积累的因果规律来判断可能出现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这使得人们规避风险和预测未来成为可能,这种能力的具备使得人们认为人类可以把握未来,规避一切可能的风险,即:确定性是可以追求的,只要我们找到了因果律。那么,“不确定性”就成了需要突破的障碍

    为了让自己逃避未知的不确定的风险,有些人终其一生,无论何时何处,都在追求确定性,逃避面对不确定性。往大了说,如果说死亡是人类最深的恐惧,那么人们想把握死亡,获取确定性和控制感的终极追求,恰恰是宗教得以存在且被需要的意义。往小了说,比如,你能保证我考试过关吗?你能保证我学会泡妞吗?你能保证我考上大学吗?你能保证我股票一定赚钱吗?你要是能保证,我就购买你们的服务。正是这种对确定性的无限追求,造就了......

    骗子!

    这是一部分骗子存在的条件和意义,满足某些人虚幻的确定感。

    有很多人不敢和美女搭讪,恰恰在于他害怕任何一个风险的出现,他希望百分百保证:保证女孩不直接拒绝让自己失面子,保证自己可以口若悬河不冷场,保证可以拿到号码不白搭。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环节,他都希望是确定无疑的,所以只要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能确保,他就不敢去搭讪(还以为自己在演宫廷剧呢)。

    这些人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却忘记了,“不确定性”才是最可以确定的。

    在孩童时代,我们似乎觉得一切都按部就班,都是由父母安排好的。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地发现,有很多事情不会按照自己预想的轨迹发展。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由无数个不确定性组成的。

    雨后路滑,一个人走着走着就摔了跤;漫天飞雪,ta过来和你搭讪相识,俩人走着走着就白了头......

    这一切都是不确定性带来的悲喜欢乐和五味人生。生活并非宫廷剧,你让猫咬人猫就真咬了,你让谁不孕谁就不孕了(出自《甄嬛传》)。

    不确定性是一种常态,而未来的不可预测性与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也将伴随我们一生。

    难道面对不确定性我们束手无策?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还有可能消除吗?

    我们不能消除恐惧,因为它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尽管如此,我们也并非完全束手无策。我们可以适度控制它,减少它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更勇敢正确地做出行动。

    该如何做?

    1 接受不确定性

    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接受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接受一切不确定性。所以,对未来的恐惧,恰恰在于学习接受不确定性开始。

    越想去确定它,你就会因为无法确定而更加紧张更加恐惧,离想要的确定性越来越远。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因为没有儿子,总是担心未来老来无依,尽管女儿非常孝顺,但是妈妈总是想百分百确定自己的女儿可以像儿子一样为自己养老送终。一遍遍怀疑一遍遍证实又一遍遍怀疑,最后女儿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我妈。妈妈感受到女儿的态度越来越糟,她内心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恐惧愈来愈深。

    妈妈错在哪里?错在想把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即便是儿子,也有诸多不养老送终的不孝子。我们永远无法确定别人如何对待自己。

    我们所有能做的,只是降低风险,而不是确保无风险。就如同,我们可以找一位好老师跟着他学习,但是我们不能让老师保证你百分百学会,因为知识本就不确定,往大了说,科学数据也是一种概率。

    心态上接受不确定性很重要,这是保持清醒思维,减少恐惧的第一步。

    因为一个心态上不接受不确定性的人,很容易让自己陷入窘境,会失望、会失败、会徒劳无功,且裹足不前,而随着你失望加深,你的恐惧也会越来越深。况且,很多时候确定性是一个伪命题,而不确定才可能达到你想要的确定结果。比如,如果我们确定5年后房价会下降,那么大家都会采取措施,结果5年后房价下降的结果就会被改变。如果你确定你的丈夫一辈子不会离开你,你就会变得肆无忌惮无所顾忌,结果很可能是你的丈夫无论如何都会离开你。

    所以,不要妄图得到确定性,对于确定性,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提高自己可以面对一切不确定性的可能。这时候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你都可以确定自己可以勇敢地走下去。

    2 恐惧来源于未知、止步于体验

    我之前提到过“恐惧来源于未知、止步于体验”。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你恐惧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的时候,你远远的看着它,这时候,它至于你而言,是100%的不确定,因为你丝毫不了解它。但是,如果你走近一点会发现,哇,这个人表情温和,面带笑容,说明他此刻情绪不错,至少不会对我愤怒,不会对我狂吼,嗯,我感觉上好一点点,你的不确定性就减少一些。

    走近它,了解它

    每当谣言四起的时候,恐惧感最深的人,往往是那群无知的人,比如中国屡次发生的哄抢食盐等集体行为。所以,想减少自己的恐惧,先去了解它,而不要盲目逃避它。你对一个事物了解的越多,你的恐惧也就越少。比如蛇,尽管集体无意识在基因深处让我们都害怕蛇,有毒没毒有伤害没伤害的,我们都害怕,但是那些了解蛇的习性的人却可以做到相对理智。

    增加了解可以增加我们对事物的确定性,适当的确定性可以让我们不至于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同事给我们信心,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切不可过之。如果过于追求确定性,往往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或者陷入纠结。如果不能保证成功,我们就不做;不能保证学会游泳,就不下泳池;不能保证结婚,就不开始恋爱。这都是过犹不及。

    越是安全感低的人,越想寻求确定性,越希望自己迈出的步子,每一步都是安全的,都是正确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无懈可击的。明知道不能确定,却又希望一遍遍确定,于是,掉入了死循环。就如同那些内心不安、缺乏自我的女子每日都在验证男友是否爱自己一样,恨不得一眼看到老,保证一百年不变心,结果,就真的变了心。

    其实,有很多恐惧只是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我们潜意识里对不确定性的不安,而并非是面临的情景真的危险(当然,如果是猛兽区,那还是要理智地控制自己,别下车了)。那么,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无论你用什么理由顺服自己,什么方法强迫自己,你一定要让自己走近它,体验它。

    因为恐惧是人们面临险境或者可能面临危险时担惊受怕的情绪。一旦人们真正陷入险境,求生的本能会让人们开始着手寻找生存的方法,恰恰这时候,恐惧消失了。

    我害怕和男生说话怎么办?——答案很残忍,逼迫自己说话去。

    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吗?这不是,因为恐惧自身就是发生在”事件发生前“,事件发生时,它可能变成愤怒、激动等情绪,但绝不是恐惧。

    具体做起来,有两个方法:1 先从简单的入手,比如打个招呼啊,和相对熟悉的人增加聊天机会锻炼自己,然后再延伸到陌生人;2 直接将自己扔到一大堆男生的环境中,放上三天,不会说话就把名字倒着写。

    真相是:伴随恐惧的是不确定性,而事实一旦确定,人们就只能面对,而真正面对的时候,会发现问题解决比自己当初想象的要轻松得多。

    比如搭讪一个美女。真正搭讪的时候,我们知道,最多不过是:1 不被理会;2 冷漠拒绝;3 被询问理由等。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敢呢?因为当我们在大众视野下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的自我中心感会被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进一步激发,以至于我们恐惧的不仅仅是搭讪目标的眼光,更多的是恐惧众人的眼光。然而,事实呢?是我们放大了危险,因为周围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没有工夫关注你在干么。

    不确定性会放大我们的恐惧情绪,从而把面临的危险放大,所以在内心要告诉自己,现实比想象轻松多了!你不需要方法去战胜恐惧,去体验你恐惧的事,恐惧就会消失不见。它就像是噩梦,你醒来,它就消失了。

    简介

    我是贝加。所谓命运,只是未曾觉察的自己,我深信:每一个主动寻求改变的人都是充满能量的人,我愿意陪你走过一段艰难的路。贝感沉默(id:bgsilent),转载请联系助理微信:mgzxsz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害怕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fo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