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无所有,我给你托底。
我们所期待的友情是什么样的?
或许正如蘑菇屋里一样,老朋友不会走,新朋友随时来。
《向往的生活》第三季开播,首期主题定为“变了,没变”,何炅与黄磊作为“老搭档”再次出现,开始新一季的迎来送往。
向往的生活 官方宣传照谈及来访的好友,有一期节目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孙红雷深夜2点多从武汉专程飞到蘑菇屋探望老朋友,进屋坐下后直说我来就想吃一道“赛螃蟹”。
孙红雷深夜探访蘑菇屋面对孙红雷的临时“点菜”,黄磊二话没说,搜索了一下食材就紧急开工。
其实这道所谓的赛螃蟹就是炒鸡蛋。
孙红雷边吃边说:“第一次吃赛螃蟹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第一次吃就是黄磊给我做的。”
这道看似简单的菜,实则是他们多年友谊的见证。
孙红雷来蘑菇屋逗留短短一晚,黄磊瞬间天性解放,调侃孙红雷“死鬼”,还扔拖鞋打趣。
匆匆见一面,第二天一早,孙红雷心满意足地走了。
无须多言,你就懂我,无需感谢,自在随心。
孙红雷与黄磊道别看到这一幕,很多人感叹,这才是真朋友的样子吧。
知酱也想大喊,黄磊孙红雷别再秀友谊了,我们真的要羡慕死了!!!
能夸能损,“老狐狸”、“大傻子”是对彼此的“爱称”。
友谊经得住玩弄和调侃,相处模式像极了学生时代能陪你一同翘课,一同背锅的好兄弟。
可多年过去,还有多少曾经的挚友仍留在你身旁?
1
友情
很多时候是个伪概念
亲情、爱情、友情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关系,但相比之下,友情似乎是所有关系中最脆弱的存在。
它出于每个人的自我选择,不具有责任和约束力的限制。
我们可能离不开父母子女爱人,但身边的朋友却一直在迎来送往中不断更迭。
在这个朋友圈好友数量动辄上千的社交时代,真正算得上熟识的朋友又有多少?
牛津大学心理学家邓巴通过研究提出了“邓巴数字”的概念。
他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真正的朋友数量不会超过150人,而当面临危险时,能信赖的人数不到其中的3%,也就是4个人。
他通过针对3300人的调查显示,每个人平均只有5个知心好友,15个最好的朋友,50个好朋友,150个朋友。
而这些数字是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能维持的上限。
所谓的“好友遍天下”原本是一个伪概念。
反随着社交网络的发达,友情之间的维系变得充满焦虑。
《圆桌派》的某期访谈中,美食家陈晓卿对社交焦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论调: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在晚上叫上朋友出去吃夜宵,因为友情太脆弱了,我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维系和证明。”
圆桌派陈晓卿网友无数并不等于朋友无数,在这个“点赞之交”的“朋友圈”里,友情比我们想象中要缥缈和脆弱。
2
朋友
生活中暖心的催化剂
试想一下,当我们受到委屈想要抱怨时,多少人的第一选择是打给朋友,而不是爱人或父母。
太多情感牵挂会让我们在相处时变得小心谨慎,相比之下朋友间的相处就自在了许多。
陈奕迅的《最佳损友》中就这样写道:
从前共你
促膝把酒倾通宵都不够
我有痛快过你有没有
很多东西今生只可给你
保守至到永久
别人如何明白透
有些话只能跟好朋友说,他可以做你的垃圾桶,接受你的所有不快,然后陪你吐槽,帮你开导。
美国一项研究就发现,当人们逐渐老去时,友情可能比亲情更重要。
而对于年长者的幸福和健康来说,友情是比亲情更强的预测指标。
尽管亲情也能令人愉快,但它有时候涉及严肃、负面和乏味的互动。
我们常说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江湖之中能得一知己,此生不枉。
金庸先生创造了属于他的江湖,也在江湖中寻觅到一生知己——梁羽生。
金庸和梁羽生一同开创了“香港新派武侠小说”,两人既是搭档,也是至交。
时至晚年,一个在香港,一个在悉尼,仍偶有保持书信或电话联络。
1994年1月,金庸前往悉尼参加作家节,那时两位古稀老人已十年不见。
梁羽生邀请金庸到家里做客,拿出一副破旧棋子,跟金庸说:“这是你送我的旧棋,一直要陪我到老死了”。
两人年轻时都是棋迷,到老仍是最佳玩伴,直到梁羽生去世前几天与金庸通的最后一通电话,仍邀请金庸到家中切磋棋艺。
一副棋牌是乐趣,是热爱,更是他们之间友情的见证。
朋友不意味着永远可以和你同行。
正像作家双雪涛说的那样:“人生可能就是一个口袋,只能装这么多东西。有时候一个人走来走去,身边的人一定会更迭。”
但那些真正的朋友,即使不能陪着你,也能理解你。
《创造营》刚开播时,一时被触动回忆心结的苏有朋在节目中大喊:“吴奇隆,陈志朋,我们该约饭了”。
小虎队成立30周年,多少人的回忆还留在曾经的分离时刻。
陈志朋要去服兵役,小虎队被迫解散,吴奇隆、苏有朋唱着《祝你一路顺风》,泪洒节目现场。
吴奇隆、苏有朋在节目中为陈志朋演唱《祝你一路顺风》就算不能再一同前行,还是希望你未来的道路可以一路顺风。
3
功成名就时
只记得你最初的样子
好友诞生于前行道路上那些同行者中,因为共同的爱好或志向,你们从陌路变至交。
但多数人会因环境的变化,共同话题变少,价值观出现断层,在不同的岔路口开始分道扬镳,走入不同的生活轨迹中。
我们理解友情是怎样变淡的,却对这种流逝有心无力。
我们究竟能从好友那里获得什么?
好莱坞演员简·方达和她的闺蜜进行的《友情万岁》的访谈中给出了答案:
“那些相处很久的朋友,我可以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他们的本质,他们的亲和力还有柔软的东西,在友情中存在爱以及爱的元素,我看到了你们的灵魂深处。”
《友情万岁》采访截图社会心理学家Carolyn Weisz研究表明,友谊中对朋友“社会角色”的支持,比亲密还要重要。
这种支持不是表面的鼓励和安慰,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身份认同。
好的友谊,就是“我懂你”。
比起鲜花和荣誉,真正的好友更清楚你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感受。
当刘诗雯终于问鼎世乒赛冠军,正在坐月子的福原爱第一时间拜托老公发来祝福。
她俩曾是对手,更是战场下的朋友,福原爱见证过对方的辉煌,也看到过她的失落。
“你跟世锦赛的冠军一直没有缘分,我知道你的痛苦,你的压力……今天你终于拿到了,真为你开心。”
长长的一段话,开心不言自明。
福原爱忘记微博密码,让老公代发的祝福这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会发自内心希望别人过得比自己好。
看到身边的人工作顺利、家庭美满,多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嫉妒,而不是开心?
你的优秀可以换来赞美,可出于真心的祝福却很稀有。
而真正的友谊,是我真心希望你过得好。
4
孤单脆弱时
愿当你最忠诚的依靠
在困难时支持你,沉寂时肯定你,寂寞时陪伴你……即便平日联系淅淅数语,偶尔相互调侃,但总在关键时刻来互相扶持你。
这是朋友。
娄烨导演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上映时,他和秦昊的关系再次被大家关注。
一个执念推掉商业片的演员和一个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导演,从曾经的共同落魄一同成长。
娄烨的戏对演员有极大的考验,他喜欢在逼迫演员的状态下去寻找最真实的状态,秦昊在采访中直言“每次演娄烨的戏,就像剥一层皮”。
只要娄烨找到秦昊,他都义无反顾,并且从答应的那一刻起,就觉得责任巨大。
娄烨对秦昊也是珍视的,每次演戏,秦昊喜欢说一大堆自己的想法。
娄烨静静地听,然后说:好,试试。
新电影拍摄时,妻子伊能静正赶上产期,秦昊因为拍戏差点耽误了妻子的生产。
伊能静看完电影后说:“他不是把最好的表演献给娄烨,而是把他对电影的信仰都给了娄烨。”
伊能静在看完电影后对丈夫表白两个人彼此尊重也彼此成就,才有了被质疑到问鼎国际电影节的逆袭。
真正的朋友,会在一轮轮的“筛选”之后,仍然站在你身边。
他不会向你炫耀自己功成名就,不会在你进步时嫉妒、不甘;
他不会是那个一直陪伴你的人,却是能随时为你挺身而出,排解孤独与顾虑的人。
《奇葩说》中,肖骁和颜如晶的友情为不少人津津乐道。
肖骁几度在舞台上大胆表白颜如晶,尽管每次颜如晶都会回怼回去,但是他的好,颜如晶都默默记在心里。
肖骁过生日,颜如晶亲手写了一封信,“虽然我看起来不怎么理你,但我全都记在了心里,作为你的朋友,也没什么可以给你的。只能说,嗯,在你不开心的时候,我的双下巴,借给你让你捏到开心为止。”
如晶给肖骁的生日礼物不必思考见或不见,但我知道当我需要的时候你一定会在我身边。
很多时候我们在感情中贪婪,要求苛刻,总希望所有付出都能赢得回报。
但真正的友情是淡而不腻,相处自然才是那个最真心待你的人。
平时各自生活各自忙碌,当有困难时,一两好友,三五知己,便抵得上千军万马。
又是一年毕业季,分离的伤感再次笼罩在校园中。
自此一别,多少朝夕相伴的好友会从“还会再见”变成“再也不见”。
昔日陪你一同起居,一同上课的好友从此天各一方,或许多年后再次相见,除了简单的问候,也聊不出再多的话题。
但要相信,有些人总能在时间的流逝中沉淀下来,即使你不曾留意。
参考文章:
[1] 耶鲁校长2017年毕业演讲:越社交越孤独, 财经会议资讯.
[2] 杨倩倩, 友情的神经科学奥秘. BioArt.
[3] 当人逐渐变老,友情可能比亲情更重要. youtube.
[4] 伊能静发长文表白丈夫,称秦昊把最好的十年都给了娄烨. 猫眼电影.
[5] 英国研究:真朋友无法超过150个. 关键评论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