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城>题记》中沈从文说:“但本书作者,却早已存心把这个‘多数’放弃了。”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正文首句就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读小说《边城》,不禁感慨“边城离我有多远!?”
以老船夫和他的外孙女翠翠为主线,《边城》描摹出一幅湘川边界山城“茶峒”里的淳朴画卷。敬业的老船夫摆渡着来来往往的人,一天天成长起来的翠翠有了莫名的心思,船总顺顺家的两个小伙都欢喜上了船夫家的翠翠,愿意接手渡船。边城里的故事,是记忆与乡情融合了的故事,也是爱情与选择挣扎的故事,故事没有结局,沈从文的笔给了读者发挥想象的空间——你可以乐观,也可以悲观。
即使作品的背景已与今天相隔甚远,但是那种植根于中国乡土的思维方式却是没有变的,所以作品直到如今,依然引起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共鸣,依然是诠释爱情的“畅销”读物。
我羡慕茶峒人的淳朴,是因为我渴望接触的更多人也如是淳朴,然而结果却并不是那么如愿,因为很多人已经被不可恢复地改造,所以我很珍重那些待我淳朴的人,亲人,或可永远的朋友,一个提醒我钱掉了的路人。自然、淳朴让我感到踏实,另想一下,这一生心灵世界所寻求大概也就是踏实。
老船夫逝去,这是自然的规律,然而他还没有了却心中那为了翠翠的愿望,走的并不踏实。二老还不曾回到茶峒来,我喜欢乐观的结局:他明天就回来了,放弃了碾坊,选了渡船!
边城离我有多远?我想这时很近,一个美好的结局,可以让故事中的人和自己都踏实。
2014年6月24日晚
原文首发于个人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感知新媒体(ID:ganzhinews),个人微信ID:yimy1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