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癌症”,大家纷纷“谈癌色变”。癌症作为万病之王,在大众人群的意识中就是不治之症。另外,癌症不可怕,转移才可怕,有研究表明,约90%的癌症患者是由于癌细胞转移导致死亡的,癌细胞是否会转移一直是区分肿瘤是良性或恶性的重要指标,且目前没有专门的治疗方法来抑制癌细胞的转移。
那么问题来了,癌细胞既然要增殖和转移,那其所需要的血液、营养物质、氧气是从何而来?
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就发现肿瘤的生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无血管期,此时期肿瘤生长直径不超过2mm,不具有转移能力,而在生长进入血管期时,它将诱使新生血管长入肿瘤,提供充足的营养,并通过血液转移到其他器官,科学家将这一过程称为“血管生成”。
研究人员由此推测,是否可以通过阻止这些血管与肿瘤细胞之间的联系而“饿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
于是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带着美好的人类愿景问世了,这也成为目前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然而遗憾的是这些药物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它们只是暂时的减缓了肿瘤的生长,且肿瘤往往会对其产生耐药性。
重!点!来!了!
1999年,爱荷华大学的Hendrix科学家带领的团队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癌细胞本身会形成类似于血管一样的通道,即癌细胞会构建它们自己的血管,来负责血液、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运输。
Hendrix团队最初是在黑色素瘤中发现的该现象,他们将人类黑色素瘤置于模拟人类体内细胞环境的凝胶中,结果发现其能在凝胶中增殖迁移,且会形成网状通路,这些网状通路内含红细胞,类似于血管,但缺乏生成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他们把这一现象叫做“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mimicry,VM)。
任何一种新理论刚被提出时总会遭到质疑,同样的,不少科学家对“血管生成拟态”理论持怀疑态度,于是2000年3月百名科学家齐聚一堂对该争议进行辩论和探讨,然而并没有得出最终定论。
之后Hendrix团队并没有停止研究,且经过多方科学家的研究证实,如今他们已经能够绘制出完整的流程图,该理论已经完全能站得住脚了。
这也为我们治疗癌症提供了新思路,是否可以把肿瘤自身生成的血管作为靶标,研发阻止这一过程的新药物,目前已有台北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植物提取物的衍生成分CVM-1118可以阻止“血管生成拟态”现象,且已用于临床实验,治疗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而就在前几天,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得该奖项的是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他们因为对癌症免疫负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卓越成就而获得表彰,这也为癌症治疗开创了全新的免疫治疗思路——释放免疫系统自身的能力来攻击肿瘤。
或许有一天人类可以攻克癌症难题,我们期盼着那一天早点到来。
参考文献:Maniotis A J, Folberg R, Hess A, et al. Vascular channel formation by human melanoma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vasculogenic mimicry[J].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1999, 155(3):739-752.
在生物医学领域,南博屹生物坚持做知识免费,与您为伴,让您在科研的道路上不孤单,科研因为你的坚持而有意义
南博屹生物提供:
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库挖掘:TCGA\GEO\SEER\KEGG等、功能分析、二代测序、靶基因测序、临床意义分析、个性化定制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金标书服务(科研课题方案设计、课题申报、国家级/省/市及基金标书协助申请)
实验外包服务(动物实验、转录调控、高通量测序、细胞实验、病理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蛋白质研究、基因芯片等服务)
专业人做专业事
免费热线:400-080-3779
官网:
http://www.nambou1-bio.com/
http://www.nambou1-bio.cn/
丁香通商铺:https://www.biomart.cn/61929/index.htm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