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了一种病,叫周期性职业生涯恐惧症,因为总有刁民想害朕,前一阵子有个客户在上课间隙打电话问:“陈老师,这批学员表现怎么样,有没有偷懒躲在宿舍睡觉的”,我说“没有没有,放心,他们没有躲在宿舍睡觉,他们,都在现场睡觉”。学生配合的课堂上,时间白驹过隙,学生不配合的课堂上,时间度日如年。回首几年的培训师生涯,别人只看到贼吃肉,没人关心贼挨打,其实大部分职业都是血泪史,有血有泪有屎。所以这几天我换了个工作模式,改行当小编,来写写成长过程中不务正业的重要性。
还记得我在工作满十年的时候,所在的基金公司遇到投资人挤兑,无法支撑,我们各奔东西,投简历找工作。面试的时候才发现面试官是以前的下属,而应聘者有好几个行业里的熟人,大家尴尬地互相打着招呼,递根烟说兄弟你不是前几天还在行业论坛里指点江山吗,今天怎么~~~,只好露出人艰不拆的笑容,说——就是过来做个交流。
《无间道》里说,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人到中年,头顶已秃,肚腩渐粗,左手香烟,右手佛珠,没有混成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但是肯定能收获千篇一律的丑陋皮囊。中年的意气风发,或者油腻焦虑,都是职业第一个十年里因果律在起作用,因为每一个你不满意的现在,都藏着个不够努力的曾经。
像我们这行,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别人转型,都是机缘巧合,我呢,基本属于走投无路。当人资的工作遇到天花板,家庭的压力又扑面而来的时候,打工是不可能再打工了,创业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还好,前十年的不务正业,支撑了我们顺利转型,可以拥有选择的权力。
每一个命运的馈赠,都在暗地里标好了价格。
大部分的职业都有十年之痒,up or out,是摆在中年职场人的两个送命题。可是,大部分岗位的中年人,都是边际成本递增,而边际效用递减的,CEO只有一个,且往往不是技术线就是营销线要么是财务线,单纯职能部门的人,上升通道比较狭窄,在四十岁过后很多都钱途无亮。在竞聘的时候,大家都想唱《我们不一样》,可惜大部分的时间里,老板面前的曲谱都是《可惜不是你》。
所以在三十五岁左右的职场人,要遵循T型职业道路,要么在专业领域深耕,成为不可替代,要么在跨界路上绝尘,学会综合运营。不管哪条路,斜杠都显得格外重要,每掌握一项新的能力,就多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们以人资这个职能工作为例,说说为什么一定要不务正业。
因为,这种职能类工作,只务正业,都活不好活不长。
很多杠精肯定会说也有很多人资也有职业成功的,做到年薪百万,名震天下。嗯,你说的对,我们就是要成为这种人资,但是要纠正一下,那已经不是纯粹的人资了,基本上属于了解运营的职业经理人了。这也是我们要给出的三个建议。
建议一:跳出职能看管理
先讲结论,任何不了解产品和业务的职能岗位都有天花板,自我封闭的职场人在电视剧里活不过两集。企业存在的核心逻辑,市场竞争中的核心能力,是每一个职能部门的人都应该了解的,比如HR,要想升级,就要从HRSP(服务伙伴)到HRBP(商业伙伴)到HREP(专家伙伴),而不能只懂工资和合同,招聘和培训。
在HR的所有模块里,绩效模块公认是最有技术含量的,管理约等于人力资源管理约等于绩效管理,从MBO目标管理到KPI关键指标到OKR关键结果,都要求设计者掌握行业底层逻辑:制造业靠高精益,地产业靠高周转,零售业靠高坪效,服务业靠高体验,而所有需要客户的非垄断行业,都需要高引流高转化高留存。
建议二:跳出培训看学习
有一次培训,学生怼老师,老师你教的都是些没用的东西,老师淡定回应:我不许你们这么说自己。在这个时间碎片化,注意分散化,审美疲劳化的时代,喧嚣的职场确实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所以,除了关注一堆知识付费平台,交一大堆的智商税以外,很多职场人都很缺乏专注的,系统化的,专业化的能力拓展学习。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拘泥于所在的工作。盲从于他人的推荐。
可是,现在哪有所谓的专业,做电商的阿里在搞金融,做社交的腾讯在发视频,开店铺的苏宁在弄地产,联想、格力、美的,甚至是中国最大的产业金融平台,跨界已经是常态化操作了,现在都在喊生态圈,而职场也需要有生态的概念。
职业的生态,需要智商上专业深化舍我其谁,情商上左右逢源长袖善舞,逆商上迎难而上屡败屡战。
而在学习领域,则内外兼修,融会贯通。企业的外部环境,用咨询业的PEST框架分析,必须紧跟技术、经济、政策、社会的变化,多看中央第二套,少看中央第八套。企业的内部经营,则在专业的基础上,了解综合运营,熟悉各部门的协同模式,触及行业的底层逻辑。
实在不知道学什么,就学一些高BUFF,高复利的技能,比如演讲、营销、投资,能在未来给你带来持久的回报。
建议三:跳出公司看职业
有个损友说,学习太辛苦了,我被逼的只能走向偶像道路。嗯,这个很好很强大,颜值就是真理——人的一辈子,就跟游戏一样,打怪升级换装备,千万不要有稳定的幻想,要善于把所有的资源当成杠杆,包括颜值。
现在连银行、电力、通信这些大央企,都在搞混合所有制改革,经济也已经进入新常态,改革常喊深水区,却还有很多人,错把平台当本事,把稳定当盾牌,就喜欢说“本来就是这样呀”“大家都是这样呀”,还有“我已经习惯了”“我现在还不错”,并且给自己贴上公司和岗位的标签,用泡沫编织的被子盖住自己,然后在变革的时代裸奔。很多人确实很努力,别人掌握新的本事需要三年,他,需要十年。
稳定工作带给你安全感,也剥夺你的可能性。
行走江湖,数来数去看行囊里的三大资源:专业、人脉、口碑。频繁跳槽虽然并不鼓励,但是世界这么大,不能随时说走就走,至少也要偶尔去看看。跨过本行了解市场,让自己成为一只草船愿借的名箭,经营跨圈层的人脉,链接更多智慧的大脑和强大的资源,没事去刷刷脸,才能最终成就强大的个人品牌,实现从被选择到选择别人的转变。
好了,午觉时间到了,今天的码字就告一段落,同学们可以关灯锁门了。今天的内容没有成功学鸡汤,我的经验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就像经常调侃的那样,成熟的中年不仅因为本身做得不错,更因为,以前搞垮的更多。职业成长就是营销的4P,不断打磨自己这个产品,推广自己的品牌,开拓分销的渠道,最终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