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程序,是一阶阶文明的阶梯,失落的理由,是一段段世人公认的逻辑。——余秋雨 《泥步修行》
《泥步修行》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6
图书馆索书号:I267/Y764-49
《泥步修行》封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简介
《泥步修行》是余秋雨教授系统阐释人生修行的归结性著作,用优雅的哲理散文写成。他把修行分为“破惑”、“问道”、“安顿”三大环节,并由此构成本书的三个部分。
“破惑”部分,仔细分析了人人都会遇到的“灾之惑”、“位之惑”、“名之惑”、“财之惑”、“潮之惑”、“仇之惑”的引诱和危险。作者逐一回顾自己在破除这每一个“惑”而达到“不惑”的过程中,如何使艰难的修行变得切实可行。
“问道”部分,作者从佛、道、儒和魏晋思想家的多重智慧中筛选出直接有助于修行的精神助力,这也使个人修行融入了千年共修。这一部分,又可看作是对中国宗教文化的当代萃取。
“安顿”部分,是全部修行的总结,也就是追踪修行者在经历了重重“破惑”、“问道”之后如何实现心灵安顿。本书提出了“生存基点”、“因空而大”、“天地元气”、“本为一体”、“相信善良”、“我在哪里”、“日常心态”这七个方面,概括了一个修行者终于上升为一个觉悟者的精神构建。
近年来网络上不断涌现标有余秋雨教授名字的大量诗句、美文、格言,内容全都有关人生修行。余教授说,只有这一本才是真的。
作者简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他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余秋雨个人独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媒体评论
这是我关于人生修行的第一本书,也是我的最后一本书。
——余秋雨自评
经典语录
“我们逃离了那么多错觉之山,叩问了那么多正觉之门,最终,应该在何处安顿心灵?
不管是道家、儒家、佛家,每家里边有那么多门派,每个门派都足以留驻长久。但是,在他们近旁,还有很多别致的庭苑。更让大家心旌摇曳的是,既然来自印度的佛教如此深厚,那么,同样滋生在域外的大量精神丛林,又会怎么样呢?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尤其是欧洲自文艺复兴之后产生的近代文明……
每一处都可以安顿,但安顿的时间一长又会想念别处;如果转移到别处,又有另外的信号吸引目光。这就证明,任何一处都难以对自己产生全方位的笼罩。”
编者感言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近年来,网上涌现出大量以“余秋雨”的名义发表的人生格言、美文,铺天盖地。这些文字尽管是杜撰,但在余秋雨看来,“他们对‘人生哲理’的孜孜矻矻、如醉如痴,正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一个重大命题的憧憬和饥渴。我觉得应该珍重他们的这种情怀。”“我想改变这种状态。”余秋雨说,“我修行大半辈子,破了那么多惑,问了那么多道,理应留下一些成果,否则就对不起那些惑,对不起那些道了。”
正是出于这种思考,有着丰厚人生阅历的余秋雨在最合适的年纪拿起了笔,开始回顾自己的修行之道,“话重话轻,皆是心声”。
文字编辑:青年记者站——赵亚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