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看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许多次我都忍不住停下来,看看“巴尔扎克(Balzac)”这几个字,感觉这几个字透着神奇。
一个人,到底有多大能量,能有如此之多的奇思妙想,一部接一部,连续创作出91部小说,且部部博大精深,思想深刻,从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部分出发,全面反映出19世纪法国社会全景。
雨果说:“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
恩格斯说:“我从《人间喜剧》里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从现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可是,即使伟大如巴尔扎克,也曾差一点与他的梦想——“文学”二字擦肩而过。
巴尔扎克生于法国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喜欢文学,但却阴差阳错地上了法学学校,毕业后巴尔扎克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当一名体面的律师,而是选择了文学创作这条路。
他从二十几岁开始创作首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经过数年艰苦写作,1829年也就是巴尔扎克30岁时完成了这部出色的小说。
巴尔扎克将小说寄往出版社,希望哪家出版社能够慧眼识珠将之出版。可是,小说很快被退了稿。一开始,巴尔扎克并没有气馁,再接着寄往下一家出版社,又很快被退稿。
《朱安党人》已经遭遇了十七次退稿,巴尔扎克耐心已经用尽,他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小说真的写得不够好?再寄一次吧。
巴尔扎克又充满希望地寄出了他的稿子。几天之后,邮递员来敲门了,巴尔扎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门,邮递员递给他一包厚厚的邮件,巴尔扎克立刻无比沮丧——小说又被退了回来,还是那几句:“尊稿经审读,不拟出版。”
巴尔扎克情绪低沉至极,想起自己辛劳的写作竟换来如此结局,他突然暴怒地抓起小说手稿,将它砸进火盆:我再也不写了,算了吧,放弃这没有希望的文学梦想吧!
幸好巴尔扎克的妻子及时发现,赶紧从火盆里抢出已经燃烧的手稿,“亲爱的,不要灰心,你不能放弃,让我们再试一次好吗?再试一次!”
于是,手稿再次寄出,巴尔扎克已经不抱希望了。但是几天之后,他接到出版社的通知,他们打算出版《朱安党人》,认为作品极有价值,并希望今后能够出版巴尔扎克的所有作品!
果然,《朱安党人》出版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巴尔扎克带来了很高的荣誉,这部作品成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块基石。
的确,文学是一条荆棘丛生,充满坎坷与波折的道路。
记得一位著名作家说她有一次去出版社签约作品,在出版社走廊里看到一些民工在搬十多捆东西,她好奇地问出版社编辑那些是什么,回答说都是废弃不用的稿件。
这位作家站在那里,心里涌起无以言表的滋味,她说同为写作的人,她心里清楚,一篇作品,遑论长篇小说,就是一篇百字文,从构思到成文,要经历多少艰辛才能“分娩”出来。如果稿件的主人看到自己辛劳的结晶就这样当成废品扔掉,不知是什么滋味?
业余写作,抛却了多少别人喝咖啡、逛街、跳舞、谈恋爱的闲情,一盏孤灯,寂静长夜,为名吗?为利吗?如果说一点没有,那是虚伪和矫情。
但这不是主要,主要的是为了心里一个叫做“梦想”的东西。
曾经无数次在忙乱的现实面前,我都试过将“梦想”二字摒出我的世界,可是不知为何,无论如何割舍不下。
无论是已经发表的千余篇文章,还是没有发表的,无论是妍还是丑,我都存放在那里,像存放一串串成长的脚印,虽然生涩而歪扭,但那是真实的。
现实已将生活挤压得逼仄,在这逼仄的夹缝里还一定要写作的人,一定与生活有关系,一定与生命有关系。
我愿意接受一种说法:写作的人命定要去写作,不论经历什么样的生活他都会如此。在他们的眼睛里,永远有一片叫做“梦想”的诗意天空,它并不需要过于绚丽的风景,但他们可以看见翅膀、苍鹰、风还有火车的轰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