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6岁的华裔钢琴神童邓安雯被茱莉亚音乐学院录取的消息在朋友圈中传得火热。
这位拥有远超其年龄的才华的二年级小朋友在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班的考试中演奏了著名作曲家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令评审惊艳不已,并直接被这所世界著名音乐艺术学院录取录取,成为该校史上最年轻的学生。
安雯的妈妈说,女儿在5个月大时就显示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我完全不需要督促她练琴,因为她真的很喜欢音乐。有的时候她拿到了新曲子,想要叫她休息她还不肯呢。”
而与之相反的,还记得被退学的神童魏永康吗?
他有着闪闪发光的履历,13岁考上重点大学,是当时湖南年龄最小的本科生,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
前途一片光明之际,却在20岁时被中科院退学,原因是生活不能独立自理。
原来,他的母亲认为孩子只有一心一意读书才会有出息,于是包揽全部家务,包括帮他洗衣、洗澡、喂饭,直到大学也依然住进宿舍陪读。
而到了中科院,离开了母亲,魏永康依然没有自理能力,学习上也不能适应中科院独立自主的研究模式。
被退学后,他几近奔溃,母亲也痛心疾首。
同样是“天才儿童”,只是因为父母的干涉,生命的轨迹便大相径庭。
每一个父母的天性都是爱孩子,但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会教育孩子。
从小由家长追逐着喂饭,小学时在父母的盯视下写作业,中学时一切问题都由爸妈代替解决... ...
父母总是害怕孩子在没有自己帮助的情况下走了太多弯路,所以急切地想要把所有人生的经验都一股脑儿地塞给孩子,甚至完全代替孩子来完成。
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本质上却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孩子会跟从本能自己吃饭,不相信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也不相信孩子可以独立解决问题。
当父母把孩子的现状和表现作为教育的起点,只想着采取各种办法去“对付”、“管教”孩子时,自然也就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
同样的,孩子的现状和表现往往是父母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
因为父母总是追着喂饭,所以孩子可以不必自己准时吃饭;
因为家长总是陪着孩子写作业,所以孩子可以不必单独完成;
因为爸妈总是出面替孩子解决问题,所以孩子可以逐渐弱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孩子认为:饭是吃给家长看的,作业是给家长做的,生活中的一切都依托于父母,依赖于父母,孩子自己也永远不会分清自己的界限,负起自己的责任。
家庭教育需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一个牢牢扎在土壤里的根基,而非浮于表面。
这个根基,就是对三观的认知。
教育重要的不是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当下的问题,而是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未来的问题。没有一个积极的三观作为基础,即使将孩子表面装扮得再枝繁叶茂,也终有枯萎的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