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来说,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也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希望把自己的缺点展示给别人,不仅不愿展示,可能还会竭力掩饰、拼命维护。
读梁晓声先生的《独自走过悲喜》,其中有一篇短文叫做《写作与语文》。在文中,梁晓声先生坦率地说,一个实际上只有初中三年级文化程度的男人成了作家和就一个男人的人生而言,算是幸事;就作家的职业素质而言,则是不幸吧?起码,是遗憾吧?
为了证明他的语文文化水平不高,他还把读错字的故事一一罗列出来。比如,他把“莘莘学子”的“莘”字读为“辛”音,他把“悖论”的“悖”字读为“勃”音。他一度不知道“历下”何以是济南?不知道“华盖运”何以是噩运?
高二的儿子考试前问他“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出于何代诗人诗中?他笃定地回答:宋代翰林学士宋子京的《鹧鸪天》。他儿子半信半疑:爸,你别搞错了误导了我呀!他竟然受辱似的说,呔,什么话!你将你爸看得那么学识浅薄?结果,那次考试,他儿子因为这道题丢了分数,他也被儿子好一顿批评。众所周知,那句诗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在文学领域,提及梁晓声这一名字,可谓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作为文学大家,他坦率磊落,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敢于自黑,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我上中学时,有一次教导主任在主席台发言,多次将“造诣”的“诣”读为“旨”。台下一学生实在没有忍住,耿直地站起来告诉他正确的读音。我至今清晰地记得教导主任的激烈反应,他义正严辞地对那位同学说:“这个字读什么我还不知道吗?我是故意这么读的,就是想看看你们有没有仔细听我讲话,你还是不错的,坐下吧!”他把最后“坐下吧”三个字说得非常重,能听出来,他很不开心,更多的是愤怒。
虽然我的年龄不算太大,阅历也不算太多,遇到的、认识的人倒不在少数,有几人能做到梁晓声先生这般坦率呢?
屈指可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