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旧文追忆】迎着光明前行~读【哈佛“后进生”王石——地产大亨的美

【旧文追忆】迎着光明前行~读【哈佛“后进生”王石——地产大亨的美

作者: 皮妈丹麦 | 来源:发表于2017-11-21 10:34 被阅读14次

一天,在报上读到一篇关于万科创始人王石的报道:【哈佛“后进生”王石——地产大亨的美国游学生活】。读罢此文,非常感慨。万科和王石,一直是我记忆中抹杀不去的最美的印记。

第一次接触到万科的物业,是几年前参观朋友的新家。朋友的新房子,就购置在万科城市花园小区里。从第一次踏入万科的小区,第一眼看到朋友的房子,我整个人就被深深的吸引。万科的小区,跟我在别处看到的都不一样:异常整洁的小区环境和绿意盎然的小区氛围瞬间便打动了我的心,我迷醉其中,心中暗自祈祷~希望将来某时的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套万科物业的房子。

而第一次对王石这个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则是因为偶然读到一本王石写的关于自己登山的书。书名虽然早已忘记,却仍然记得自己当时读完此书后,为之感动和激动的心情,从此便记住了那个值得让我敬重的人的名字。

当今天读到这篇关于介绍王石游学的文章时,我再一次深受感动,而后倍受鼓舞。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和观念里,很难想象一位年过六旬、已功成名就的大亨级人物,会褪去一切名利上的光环,远离一切物质上的舒适、抛弃一切事业上的辉煌,选择去重新成为一位学生。去选择和一群比他女儿还小的十多岁的孩子们在一起学习;去选择打理自己的一切事务:做早餐、步行或搭车上学、办理银行卡...;去选择在全然不懂的语言和陌生环境中,开始打一场艰苦卓越的人生战斗....。

这场战斗无疑是艰辛而曲折的,其间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王石自己最清楚。就像文章中描述的那样:“...为了克服哑巴英语,王石强迫自己每天跟这群比自己女儿还要小的孩子混在一起。...最有压力的要数每周一次的考试:60分钟后,整个教室只剩下握着笔的王石,和一位等待收考卷的老师...王石说,他生平第一次感觉脑袋累,是脑壳那种累。一度担心在哈佛没学到的东西,想放弃,但第二天又背起书包去上学...在哈佛的前三个月,他几乎听不懂主讲人在说什么;如今,他已可以自如地用英语发围脖。...去银行办信用卡,因为在国内没办卡的经验,足足跑了五次银行,花了一个月才办成;去超市买东西、搭地铁、乘公交,经常搭错车、搭错方向;每晚一边温习功课一边烧水泡咖啡,结果那只烧水壶被烧红了三次,塑料壶盖都烧化了....“读到这些细节,想象着那些艰难的岁月,不禁更加对王石肃然起敬。逼迫自己离开熟悉的环境,投入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从零开始重新挑战。——这对我们身边的很多年轻人来说都实属不易,更何况是这样一位特殊身份的老人?

而王石对此却非常坦然,他的看法是:“60岁是上老年大学的年纪,却跟16岁的人一块儿混。这是另一种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是一种不动声色却咄咄逼人的表达。”就如他在游学期间,在哈佛大学做了一场名为”人生的三座山峰“的演讲中说到的。他人生经历了三座高峰,第一座是创办万科,第二座是攀登珠峰,而第三座正是这次在哈佛的游学。这次游学,被他称为:”人生的新生“。王石人生的三座高峰,均给世人展示了它们独有的美景。但更让人敬佩和感叹的,则是王石本身对于生命的看法和人生的态度。

王石谈到,他打算把“三年游学”的计划延长,考虑会去欧洲继续游学三年。他用”人生抛物线“的理论来解释说,”人生,就像一颗从枪膛里飞出的子弹,我的最高点已经过去了,现在处于下滑处,应该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他的清醒、淡定和对生命无限挑战的执着,对这个世界而言,显得格外珍贵。看多了太多的争名夺利,经历了太多的浮华喧嚣,见识了太多的小富则安,而那些对自己生命有着清醒认识和对未来不停跋涉的人,却是屈指可数。他们既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偶像,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财富。

文中的一段话很好的诠释了王石的生命态度,这是一位在万科工作多年的员工对于王石的评价。这位员工引用了日本建造师安藤忠雄的一句话,”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呆在光明中。而是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奔过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他认为,王石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前面总有那么一束光,指引着他永远向前!

有光明指引的人生,是幸福、充实而伟大的。真正无悔的生命,不过是~听从内心的指引,迎着光明的方向,努力向前,永不止息!

【扩展阅读】:成都商报:地产大亨王石 哈佛“后进生”:http://news.cnfol.com/120206/101,1596,11683867,00.sht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旧文追忆】迎着光明前行~读【哈佛“后进生”王石——地产大亨的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pi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