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9时,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鲜出炉!
此前外界盛传的能源部并没有出现在改革方案中,新组建部门不包括能源部。目前国家能源局是由国家发改委管理的副部级机构,新建机构的职能调整也没有涉及到国家能源局。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机构改革时,也曾有成立能源部的呼声,最终重组能源局和电监会。按照新的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涉及的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的传统职能包含能源上游矿产资源矿权、开发,以及海上资源开发。
新的改革方案中,生态环境部会涉及到后端的排放、监管等职能;优化的水利部涉及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工作,与水电站开发相关。
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具体调整情况如下:
一、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
1、组建自然资源部。
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2、组建生态环境部。
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
3、组建农业农村部。
不再保留农业部。
4、组建文化和旅游部。
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5、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6、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
7、组建应急管理部。
不再保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8、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9、重新组建司法部。
不再保留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10、优化水利部职责。
不再保留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11、优化审计署职责。
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
12、监察部并入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
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二、国务院其他机构调整
1、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不再保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3、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4、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5、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
6、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不再保留国家粮食局。
7、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
8、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不再保留国家林业局。
9、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
10、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隶属关系。
11、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
国务院组成部门以外的国务院所属机构的调整和设置,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
回顾:能源部门的历史沿革
我国曾于198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成立能源部,1993年,能源部成立五年之后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被撤销。
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撤销煤炭部、石油部、核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成立能源部,由原国家计委分工管运输和能源工作的副主任黄毅诚担任部长。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恢复电力部、煤炭部,并成立独立的石油、核工业总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在成立五年之际被撤销,刚满一届政府任期。
继续往前追溯,1949年至今,能源机构一共经历了三次电力部、三次煤炭工业部、两次石油部、两次能源委、一次燃料工业部、一次能源部、一次发改委能源局和一次国家能源局的变化过程。
1949年-1955年,国家设立燃料工业部,下设煤炭管理总局、电业管理总局、水力发电工程局、石油管理总局。1955年,撤销燃料工业部,分别成立煤炭部、石油工业部和电力工业部。1958年,水利部与电力工业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1970年,撤销石油部、煤炭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合并为燃料化学工业部。同年6月,将原煤炭工业部与地方双重领导的中央企业下放地方。到1971年,几乎素有的生产、建设单位全部下放。1975年,撤销燃料化学工业部,重新成立煤炭工业部,并组建石油化学工业部。1978年,撤销石油化学工业部,分别设立化学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
十一届三中全会来,国家逐步对“政企合一、垄断经营、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进行改革,能源管理体制开始寻求与市场化适应。1980年,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负责管理石油、煤炭、电力三个部。不过,由于国家能源委与国家纪委职能交叉,两年后的1982年能源委员会取消。此后,国内能源企业轮廓开始出现。1979年,国务院撤销水利水电部,成立电力部和水利部,电力供应由国家统一分配。1982年3月,水利部与电力部再次合并为水利电力部。这一阶段,同步进行投资体制改革,打破独家办电的格局。
1988年,撤销煤炭、石油、水利电力、核工业部,组建我国第一个能源部,统管国家能源工业。煤炭部撤销后,成立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和东北内蒙煤炭工业联合公司;石油部取消后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电力工业在省级层面实现政企分开。
1998年,新一届政府推进机构改革,煤炭部改组为国家煤炭工业局,在国家经贸委下组建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重组国有石油天然气企业,组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电力部撤消,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到2001年,煤炭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撤销,煤炭、油气工业由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计委管理。2002年,国家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撤销国家电力公司,组建五大电力集团。
在2003年的机构改革中,国务院机构该改革撤销国家经贸委,能源行业管理转到发改委能源局。同期组建国家电监会,负责电力行业监管。2005年5月,在煤荒、油荒、电荒肆虐的背景下,国务院成立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作为能源工作最高层议事协调机构。
2008年,国务院推动“大部制改革”,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和原国防科工委的核电管理职能合并,国家能源局正式挂牌运行,国家能源办的职责划归到新成立的国家能源局。但是在价格上,国家能源局仍然只有建议权。作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后续,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筹备后,国家能源委员会这个更高层次的能源议事协调机构成立,其主要职责是研究拟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国内能源开发和能源国际合作的重大事项。
2013年,国家能源局、电监会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不再保留电监会,同时国家能源局继续由发改委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