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感悟点滴
十九岁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被蒙学母校招聘为“老民”,由于八十年代前后大多数民办教师都混的老大不小的了,所以所有的民办教师不管年龄大小人们都戏称他们为“老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有使不完的劲,校长太看起我了,我一个人就承担了六年级数学、初一代数和英语还有初二的几何四门主课,每班人数都在40人左右。可想而知,我是如何卖力的。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奋不顾身的战斗。也为了能吃到“公家粮”我夜以继日的复习功课,准备迎接中师的招考。那时的我只有“奋斗”二字,竟然不顾及家中炊断粮的困境以及老父老母的悲情。当然也不知道当教师是如何的“辛苦”的了。
一九八五年,是我的一个春天,我成功的考入武威师范学校。当时我只觉得我成功了,并没有多大喜悦,似乎全家替我高兴了百分之七八十。在武师的两年里我才真正知道什么是“教师”二字,再后来就成了合格的公办教师。回想起过去的那几年我不是在教书,而是在念书,只是念给学生们听听罢了,何谈“教学”之术。
此后的十几年中我始终以一个传统教师的身份展现在教坛上,巴普洛夫的五环教学着实让我风光了一阵子,什么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那一次都脱不了我的干系,我有点阿Q了。
两千零六年的远程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推行,教育界改革了,改得我无法相信,改得我迷了眼。曾今使我引以为荣的教学方法遭到了颠覆。培训、培训再培训,我终于明白了远程教育或许可以打破城乡教育的不公平,也知道了尽管新的教法层出不穷,但两千年前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才是不变的教条。
近几年,城乡教育越来越两极分化,远离乡镇的农村学校有的消失了,有的成了针尖大的村学,还美其名曰”教学点”。三个老师,十几个学生的校园少了吵闹声,没了勃勃生机。此时的我反思、反思------无尽的反思,可在这里我真正体味到了私塾的味道,“因材施教”的效率和效果,还有寂寞的酸甜苦辣。似乎“返璞归真”了。
初入教坛,我的老师们曾教导我“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我始终奉行并牢记心中,时代在变,教法也在更替,但是“不能误了自己的学生”这句话像一把铁锤时时敲打着我的“良心”,直至我六十岁退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