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看弘丹老师的《从零开始学写作》,里面写到:
写作要自嗨,而且必须经历自嗨的阶段。只有真正经历过自嗨的阶段,才能喜欢上写作,并且爱上写作。只有喜欢某件事,才会有内驱力。喜欢的事儿,自然就能坚持下去。
一开始写作完全可以用自嗨的方式,写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事情,写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当写作带给你心流的感觉,让你体验过创作的快乐时,你自然就会沉浸在写作的乐趣中。如果你从来没有享受到写作带给你的快乐,如果写作带给你的一直是痛苦的感觉,那么你是很难持续写下去的。谁都不可能有那么强的意志力,坚持做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这两段话让我想起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其实就是从自嗨开始的。
01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的主人公在成为读书高手之前,经历了四个阶段,阶段一是:100天读33本书。
这个阶段的要点是,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读,其目的是,发现读书的乐趣,养成读书的习惯。
2024年4月,我开始按照阶段一计划读书,本来预计到7月10日能完成,没想到过程进展顺利,6月20日左右就提前读完了。
一开始就是只找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心理的,育儿的,理财的,学习英语的......
因为从中感受到乐趣,我才乐此不疲地早上读,中午读,晚上读,利用一切碎片时间读。
刚开始是读纸质书,都是从京东、当当等网上买的,后来发现躺着读的时候,实在太费手腕和眼睛了,尤其是早晨刚睁眼,屋子里也比较黑的时候。
后来改成用微信读书看,我把这个app放在左手拿手机时拇指的位置,这样解锁后,直接就能点进去读,相信我,刚开始,为了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样做非常有必要。
慢慢地,自己真的喜欢上了读书,也无痛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到现在为止5个多月的时间,共读了60多本书。
期间,完全没觉得痛苦,或者说,认为读书是一件需要费很大劲儿坚持的事。
当然,有时候读着读着,也会忽然觉得没刚开始那么劲头十足了,或者觉得确实有点枯燥乏味,那我就放下在读的那本,再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名来读。
这样看着看着,又能从中发现打动自己的点,也就有了继续读下去的动力。
就这样往复循环,一路读了下来。
现在,读书对我来说就是和吃饭、喝水一样正常的事情,完全不需要花费一丝一毫的意志力。
可见,要让自己真正喜欢上一件事,就得先从最感兴趣的地方开始,也就是作者说的用自嗨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内驱力,那就可以毫不费力的坚持下去。
02
写作,更是如作者所说,是同样的道理。
自从写完上一篇文章,总感觉自己精神疲惫,好像身体被掏空,完全不想再写任何需要选题、列大纲、找素材、找金句的文章了。
但是我还能正常的写日课,毫不费力的收集素材,写对素材的思考,写反思,写生活中的小确幸。
这是为什么呢?
我发现,只要是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时,就可以文思泉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很多时候,当我停下敲击键盘的手,眼睛瞥下左下角,发现已经写了2000字左右的时候,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
嗯?还有好多没写呢.....想法太多,多的都有点坐不住了。偶尔,一口气还能写到4000多字。
仔细想想,为啥能写得这么流畅呢?
事实上,大学毕业写完论文后,我就没有写过任何东西了。
写作的契机,是从加入K叔进化圈以后开始写的。
因为写日课可以增加积分,累积到5000还有思维导图本的奖品可以拿,刚进群的小白我,为了尽快达到5000积分,每日勤勤恳恳的写当天的工作计划,写当日的新知,写昨天的复盘和反思,写生活中值得感恩的小事,还有读书笔记......
到目前为止,已经写了12w+字的日课,30多篇的读书笔记。
写作,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是坐下,打开电脑就能写的肌肉记忆。
以前写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难处,就是每天把脑海中对于一些引起自己情绪波动的小事写下来,或感恩,或反思,完全没觉得有什么需要坚持的。
读了上面两段文字,我才明白,原来这就是作者说的写作四阶段之第一阶段---自嗨阶段。
也就是通过我手写我心,真正爱上写作以后,再考虑进入下一阶段。
如果你也想写作,那就从自由书写的自嗨式阶段开始吧!
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始写,就成功了一半。
粥佐罗在《学会写作》这本书的第一章第一节中,这样写道:
我的社群里有很多人想学习写作,新手普遍会问一个问题:粥老师,我特别想尝试写作,我该如何迈出第一步?
答案永远只有一个。
别废话,直接开始写。
别废话,直接开始写。
别废话,直接开始写。
总结:
周国平在俞敏洪的《向光而行:老俞对谈录》中这样回答老俞的问题:
“要爱上读书,只能在读书的过程中爱上读书。”
其实,同理,要爱上写作,只能在写作的过程中爱上写作。
愿你也能用自嗨的方式,在读写的过程中,轻松养成读书和写作的习惯,爱上读书,爱上写作,由此,慢慢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