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朋友咨询我:想写作,却文笔生涩,无话可写,要如何开始呢?
我几乎没有停顿的回答:先从读书笔记开始吧!
这源于我今年以来的阅读方法的平行阅读,从“雁过无痕”的“乐读”,到“有感而发、有迹可循”的“实读”,我经历了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变。
人生不同阶段对读书的需求不一样,少年时期为增进知识而读,不但要读,还要读懂、读通,十余年寒窗苦读,只待金榜题名之时。
成年后为工作务实而读,弥补不足,拓宽认知领域,期待成为某专业领域或博闻强识的通用人才。
迈入老年,人生阅历丰盛,为愉悦而读,与作者的经验碰撞,点燃深邃的思考,沉淀岁月鎏金。
不论在人生哪个阶段,阅读都是我们获得生活之外经验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写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与文字“怦然心动”的偶遇,便成为与书的邂逅和回忆。 综合来看,有以下四种主流的读书笔记方法:
第一类,制作一本个人专属的“书籍”。按照大岩俊之《实用性阅读指南》所说,阅读时采用个性化的标记方法——用不同颜色的标签代表不同重要程度的内容、在便签上写关键词做索引等。
或者直接将读书感悟写在书页空白之处,即使书本变脏也要记录下来,捕捉脑海中一晃而过的念头,未来都可能延伸为某篇文章的论点或者案例。
如此一来,阅读后可制作一本个人专属的书籍。 这种方法适合没有时间整理读书笔记的朋友,边读边思考边记录,有“交付感”,使阅读的感受相对完整。但限于书本空白区域的面积,写不了长篇大论,查找需要翻阅书籍,不方便外出携带。
第二类,传统笔记方式,手书记录。我们小时候都有被老师要求写读书笔记的作业,那时疲于应付,抄下来即可,也不曾复读,甚至不会多看一眼。 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介绍了“葱鲔火锅”笔记法,采用“三遍读书法”,将书中的精华提炼出来,然后用传统的手记笔记方式,将几句话原文或者书中一段内容的综述抄写下来,后面附上读后感。
如果读书笔记的本子积累较多,还可以编制索引页,以便随时查找。这种积累方式看得见摸得着,便于今后复习,美中不足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大家不难发现,自从有了电子产品,手写越来越少,提笔忘字、字迹潦草、写字速度慢等现象普遍。手写笔记需要耐心和毅力,积累下来收获还是很大的。
除此之外,《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中的“康奈尔笔记法”、“空雨伞”框架笔记法等手写内容相对简练,提取书中的要素,以逻辑图的形式记录笔记,作用是唤醒阅读的记忆,让某些内容印象深刻。
第三类,网络笔记保存阅读信息,云平台为书写保驾护航。手写方式的笔记全部可以转变为电子版。大家用的比较多的是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 网络笔记的好处是,除了读书笔记,还可以随机保存网络浏览的素材,甚至是存储整篇文章。
《实用性阅读指南》中的思维导图方法,尤其适合云平台存储。 我曾看到一位专栏作者的云平台笔记分类,可以根据写作方向,分别建立人物、事件、新闻、历史、人文等分类,其中人物又可以分为生平、婚姻、报道、事迹、作品等,以此将阅读的内容丰富为一棵个性化的“资源大树”,根系深厚,久而久之,可以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第四类,便签笔记法,贴在你需要的任何地方。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出,知识本身没有价值,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拆为己用”,才是真的学习。拆解方法分为三步: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这种笔记法,切忌用“旧知”附会“新知”,即以为自己看懂了、读透了,其实还停留在旧的思想层面。书拆完了,书本可以舍弃了,带着自己拆得的“经验”在工作生活中反复实践,得出更多的经验。 正如冯友兰先生曾说过的,读书不妨过河拆桥式地“得意忘言”。跨过“看不下去、记不住”等问题,把书当医生,把对自己有价值的只是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以上简单分析了读书笔记的分类,起先我对自己的读书笔记要求蛮高的,稍有打断恢复很难,容易“半途而废”。如今重新思考,读书笔记可以根据作者状态按需选择使用,没有哪一种方式是“万能钥匙”,打开所有的问题大门。
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比如我在阅读中,将个性化标记和捕捉一闪即过的念头当作读书笔记的预分类。有时间的话,将笔记内容腾写在本子上,并制作好索引序列,以备后期查找。
没有时间的话,我会直接在豆瓣的“读书笔记”页面,按页记录重要内容,需要复习或者寻找信息的时候登录网站即可查找。
还将印象笔记分类,作为积累素材的备份——网上存储的读书笔记,汇总放入印象笔记中备份。一并存入的还有自己制作或者收藏的思维导图,帮助记忆理解书中内容。同时将平时网站阅读的信息随手保存下来,为以后使用方便。
为了将知识内化,我还会在完成读书笔记后,写书评、拆书稿、或者在读书会做主题分享。
长期坚持书写读书笔记,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你下了“苦功夫”后,会时刻感受书中的片段与自己既往经验的重合和碰撞,继而引发深度思考,这些思考将引领你逐渐由点成线,最终形成一张无形的知识网络。
在不知不觉中,大家的阅读和学习能力提高了,对事情或现象的理解越发深刻,最终改变的是自己的认知,并由此进入到更加广袤的思想领域之中。
马丁·瓦尔泽《惊马奔逃》中写到:读书是写作的另外一种形式。谁读一本书,他就是在为自己写作。书所提供的东西,并不比音乐提供给演奏者的乐谱更多。而只有通过演奏者,音乐才成其为音乐。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以下四本读书笔记方法的书籍,希望帮助大家,去“演奏”属于自己的“美妙音乐”。
书单1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提出,读书活动要结构化,即: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其中,“葱鲔火锅”笔记法,按照一句话书中重点或一段话提炼内容,后续读书感悟的模式,逐步将书中精华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传统笔记法也是最好用的笔记方法之一。
书单2
《这样读书就够了》提出将书中的知识内化提高学习力,从而构建知识体系。书中介绍了“便签读书法”,经验经过反思和追问沉淀出信息,信息经过分析和整理可升华为知识,知识经过内化和应用可转化成能力。
书单3
《实用性阅读指南》实操性强,在如何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一章,手把手地指导目标制定及实施步骤。书中介绍了思维导图法,梳理书中的知识精髓。读者可以根据书的章节,画出思树状结构图,也可以汇总全部的逻辑架构,形成一本书的思维导图。
书单4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中介绍方格笔记本可根据需求采用不同板式,现行主流的板式有麦肯锡笔记本、康奈尔笔记本、“空.雨.伞”笔记本、埃森哲公司的Point Sheet笔记本,皆采用了“黄金三分法”的基本框架,帮助使用者养成“板书”→“发现”→“总结”的顺序形成笔记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