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曾是一个弃妇,一个被徐志摩辜负的女人。
可是,在那样一个时代,她却逆风翻盘,活成了一道光。
一把烂牌,被她打成了王炸。
(一)
张幼仪,江苏宝山人。
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
小的时候,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她的命运的改变,是因为嫁人。
在父兄的包办下,嫁给了浙江海宁首富之子徐志摩。
他们的婚礼非常奢华,宛如梦幻。
张幼仪的嫁妆,多到一列火车都装不下。
全部是奢侈品,欧洲采买。
乌木,红木,沙发,桌椅,衣柜,件件精美。
即便这样,新郎对新娘的爱,依旧很稀薄。
在徐志摩的心里,张幼仪就是"乡下土包子"。
生下第一个孩子徐积锴之后,徐志摩就去美国留学了。
在美国,徐志摩,遇到了他心中的女神林徽因。
他爱上了她。
尽管,他已成家,并且有了孩子。
他全然不顾,似乎,远在老家的张幼仪和孩子,只是父母给他的礼物。
(二)
后来,在家人的撮合下,张幼仪也去了美国。
在接站的码头,别人都是久别重逢,都是喜悦,都是欢天喜地,都是快乐的。
唯独,徐志摩满脸的不情愿。
他一边和张幼仪生活,一边不忘追求林徽因。
那时候的林徽因,年龄虽小,见识颇广。
或许,情窦初开,曾经动心过。
可是,当知道徐志摩真实情况之后,她拒绝了他。
徐志摩天真的以为,他离婚了,他单身了,就有追求的权力了。
他转身倒逼妻子离婚。
那个时候,张幼仪已经身怀六甲。
张幼仪,不曾答应。
徐志摩,就抛弃张幼仪消失了。
身处异国他乡,又有身孕,怎么生活?
在张幼仪哥哥的帮助下,她辗转到了德国柏林。
当张幼仪刚生下小儿子彼得不久,徐志摩追到了柏林。
狠心到只为离婚,只为离婚签字。
不问孩子怎么样?不问张幼仪可好?
1922年,张幼仪和徐志摩正式离婚。
遭受打击的张幼仪,没有被困难打倒。
离婚,反而成了新生活的起点。
她努力学习德语,还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三年后,她的小儿子彼得,因疾病夭折。
她痛到无言。
她曾说过,
她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
去德国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变得无所畏惧。
后来,连徐志摩都说:她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
张幼仪和徐志摩(三)
因为,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
回国之后,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
后来,在她哥哥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
从来不曾接触过金融业,却把工作干的风生水起。
后来,又任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
引领服装新潮流。
那个曾经的"乡下土包子",已经华美转身,成了时尚丽人。
而,这时候的徐志摩,因为被林徽因拒绝。
转而爱上了陆小曼。
陆小曼又是一个交际花,花钱如流水。
徐志摩,还哪里有闲情写诗,到处奔波在忙着赚钱。
1931年11月19日,这是一个悲惨的日子。
徐志摩,搭乘邮政飞机。
因大雾四起,飞机撞山,不幸离世。
还是被他伤透了心的张幼仪,给他处理的后事。
之后,徐志摩的父母,由张幼仪养老送终。
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由张幼仪供养。
平心而论,张幼仪做到了仁至义尽。
五十三岁时,张幼仪遇到了医生苏纪之。
那个真正爱她的人。
也算花好月圆,幸福美满。
(四)
女人,最骄傲的资本,不是拥有一个好丈夫。
而是,经济独立,自由,有自己的事业。
这是世界上,任何人都靠不住。
都是冰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化了。
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
就如同电影«霸王别姬»中的经典台词:
人得自个成全自个 儿。
或许,正因为徐志摩的无情,才成就了张幼仪的逆风翻盘。
张幼仪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怕的。
离开了谁都可以活,而且,可以活得很好。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