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早晨听书《发现的乐趣》,讲述的是书中人物费曼的父亲常带着费曼在森林里散步。此时费曼的父亲会突然问,鸟儿为什么总啄羽毛?费曼认为是它飞翔的时候把羽毛弄乱了,落地时需要整理。于是父亲就让费曼继续观察,发现鸟儿不仅仅是在落地的时候啄羽毛,其它时间也会啄羽毛,这个问题在费曼的心中有了疑问,此时父亲才告诉他,鸟儿并不是在啄羽毛,而是啄羽毛中的虱子。
父亲通过这种观察的方法让费曼了解事物并且了解事物的具体原因,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观,避免了费曼的主观猜测和臆断,而是要从一种实际的,需要消耗时间亲自观察的方法去真正了解其中暗含的原因,从而实现了他人生的不断的成长,这应该也是费曼最终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
如此,我想到现在教育方法,我们更多的是把知识灌输给孩子,灌输给自己的学生。
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问到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告诉孩子,那是飘落的树叶,那是盛开的花朵,估计很少有父母向自己的孩子提问,树叶为什么要落下,花朵为什么要盛开等等的问题,更少有父母会耐住性子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陪同孩子仔细去观察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
在学校教育中,很多老师都知道一种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或者师生一起探究来获取相关的知识和原理。但是在真正的课堂当中,由于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很少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探究一两个细小的知识点,于是老师习惯了直接告知学生,学生也习惯了直接获取结论。
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获取到是知识很多时候都是用来应付考试。
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都只是肤浅的知道那是树叶,那是花朵,那是动能,那是阻力等等流于表面的事物和现象,真正能够触动灵魂,并想要去继续探究的想法几乎没有。
除此之外,用观察、发现的方法来获取相关的知识、原理、现象,还能让我们的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即任何事物在具体观察到实际的原因之前,都不要道听途说或者主观臆断,而是要眼见为实。
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中,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作为孩子人生之路上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师者是不是要深刻的反思,是什么让我们丢掉了这种非常好的教育方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