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看了《十二公民》后又看的《十二怒汉》。两部电影各有千秋,国内版的《十二公民》更能让人理解快一些。
由于我国司法体系没有陪审团制度,所以《十二公民》把这个故事挪到了法学院的考试上,于是十二个性格迥异,不同背景和阶层的人坐在了一起。
他们的任务就是模拟西方的陪审员,十二票全票通过的方式决定一个犯人的生死。
案子正好是现实中正在审理的,一个富二代杀了自己的生父。证人证词以及证据都指向富二代是那个杀人凶手,他被判死刑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十二个人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个过家家游戏,只要大家知趣有一个过程就行了,而且自己孩子也能顺利通过补考。
可在第一轮投票中8号陪审员认为这个富二代无罪,引得一群人满腹牢骚,都指责8号陪审员吃饱了撑得没事找事。
于是一众人站在自身立场和自己的理解对这个案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人的性格,经历和背景都不同,但是每个人都富有正义,都义正言辞的认为这个富二代就是杀人凶手。
是不是感觉很熟悉,每次引爆舆论沸点的事件发生时,身边或者网上的人都义愤填膺的发表着自己的观点。都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化身,可是结果呢,满腔正义的人宣泄了自己情绪,而这种自认为正义的行径却伤害了许多无辜的人。
扯远了,说回电影。每个角色都性格鲜明。
脾气暴躁的的哥,父慈子孝的传统是他的信条,认为忤逆不孝就是犯罪,弑父那就是千刀万剐的重罪。可是一直信奉这个观念的他却和自己的孩子关系糟糕到极点。他在知道证人证词有漏洞情况下,还是坚定的认为富二代有罪。他在维护着自己已经崩塌的信念,这个信念神圣不可侵犯。
戴有色眼镜的土著,他觉得自己孩子的资源被外地人占用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是外地人。这种人还不在少数,现在经常在网上能看到排外的本地人。带着祖荫上得来的优越感看着他人,像是守护自己领地的动物。自己不随着社会进步,生怕别人夺去了他的一切。最后终究会被这个前进的社会所抛弃。
空巢老人,中国已经进去了老龄化社会。以后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多。为社会服务了多年之后,暂时被遗忘到了角落。年轻人嫌他们挤公交挤地铁是在浪费公共资源,也没人听他们说的话,甚至是不想听。可是不要忘了,社会的许多成就和发展都有他们的贡献,也可以说后辈的人是踩着他们的身体上来的。他们的贡献不能被埋没,他们也不应该被遗忘。
地产商人,社会迅速的发展成就了他们。仇富的人称他们为富不仁,认为他们的获得财富名利,似乎是通过不光彩的手段获得。干爹这个词已经被解释称另外一种意思,一切事情到他们那都能轻易用钱解决,哪怕是杀人这种罪行。他们也是替自己阶层的某些人背了黑锅。
8号陪审员要用理性去说服每一个人困难可想而知,人们都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实,但是却没有人去质疑这个事实。与其说是正义的审判,倒不如说是一场正义的狂欢。
每个人的正义感都有自己的道德出口,一旦这种正义感用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带来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我很庆幸我国司法体系没有采用陪审团制度。
最后,《十二公民》这个电影场景很简单,就是一张桌子,十二个演员。简单的道具,没有复杂的场景调度,大段的台词十分考验着演员的功力。每个角色前后的反差诠释的很到位。印象深刻的是,出租车司机,空巢老人,北京土著,小卖部老板。这几个角色表现的张力十足。这样的改编很接地气,让人很容易理解这部电影表达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