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之声

作者: 静待花开芬芳来 | 来源:发表于2018-06-02 10:40 被阅读219次
    小城之声

    小城的清晨是安静的,好像还在睡梦中没有醒来,花草上的露珠也不忍心落下,怕惊扰了它的美梦。

    小城的一天当中除了清晨片刻的宁静,其余时间都会有各种特色的声音徘徊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的生活也与之息息相关。

    熟悉的腔调,可亲的乡音,无不描绘着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写满了小城的忙碌、欢快、热闹与祥和。

    美好的一天从小城的第一腔开始了。

    "为给我县市民……垃圾不落地,泌阳更美丽……早上六点到八点,晚上……请按时倒垃圾……",辛勤的清洁工已经早早地上班了,他们三轮上的喇叭声穿过大街小巷撒遍小城里的每一个角落。小城是干净的,省级卫生城市,这小城第一腔的作用很大。

    "好消息,好消息,xxx盛大开业了,原价xxx元的……现价只要……元",声音铿锵有力,充满极大的诱惑性。每当听到这广告车的宣传声我知道我早起的封面被他们又占领了,如果是在周六周日这"好消息"的声音把我的美梦惊醒,我感觉到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当然,这也是小城的商业之声。

    上午的时间是匆忙的,人们按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习惯,送学生,上班,接学生,下班。

    相对来说,上午全城秩序被城管人员管理维持的的比较好。只有城管和警察执法车的呼喊声,"卖xxx的,把门前的摊子赶快收了,你们没看见几点了?"声音严厉中透着几分恼怒,喊过之后,占道经营的摊位一阵骚动,城管通常都是这样的声音,从来没有听过他们温柔和善的执法语调。

    交警的声音也是一样,"嘟、嘟、嘟、嘟,xxxx,谁的车,赶紧开走……"蜗牛喇叭的闷响配着警用呼喊器的声音,随着呼喊声违规停放的车辆匆匆离去。一上午只剩下洒水车悠扬的乐曲来回在道路上转悠。

    小城的井然有序就是靠着这两个极具威严的喊声一直维持着,这是小城的秩序之音。

    上午的声音相对简单一点。到了午休时间,人们还是比较自觉的,很少有人发出噪音声响,各种叫卖声也戛然而止。这也算是小城里无声的公德之音吧!此时无声胜有声。

    下午就不一样了,午休点儿过去少许,街上就开始有了动静。

    "包沙发,旧沙发翻新……"手艺人又开始走街串巷了。

    "走吧!走吧?不问你多要钱,三块钱给你送到,上车吧!上车吧!"一边喊着,一边熟练地把三轮车车门就打开了。如果你步行在泌阳的街头,不断地会遇到街上热情的拉客三轮,便宜的价格,热情的服务,让你一下子没有了拒绝的理由。

    四点多的时候街上的人就开始逐渐多了起来,卖小吃的,卖菜的人们都钻了出来,各自找着自己的摆摊位置。执法者们也变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人总是要生活的,为了生计嘛!总要给每个群体留出来一些生活的缝隙。

    过了一会儿,忙活了一天的人们下班了,小城变得变得活跃起来,慢慢地街头就有点人欢马炸的感觉。

    民以食为天,各种声音中,以叫卖小吃和瓜果为主的声音成为了小城的一道特色的风景,它的音色特点是,长短有致,绵软圆润,不僵不燥,流露出同居一城的亲切和温情。这也是小城民生的一个缩影,民生从民声中悄然走来。

    你听,那声音又响了起来……

    "甘蔗,热甘蔗,烤里热,烤里透,清热祛火治咳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如果是秋冬季节,听到这声音,不吃上一节好像真的容易上火一样,老板会熟练地把甘蔗削得白白净净递给你,真是又热又甜又解渴。

    "豆~腐——是热哩!"前一声拉长,后一声急促很是有特色。也许是听习惯了这样的喊法,这一长一短的吆喝声,好像是被人谱过的调子一样,我觉得把节奏和调子改一下喊着会不顺也如这样好听。就是这撩人的声调,撩来了一拨又一拨的顾客,不知不觉一大锅热豆腐已经见底了。

    "烙馍卷菜,吃住不赖,"烙馍是不赖,菜不咋好,豆芽居多,还有土豆丝之类。不过夏天掺几颗生荆芥和两根生葱,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小家碧玉就这样子吧!老板拿起烙馍技巧性地一卷,鼓鼓囊囊,小猪一样的烙馍卷菜就好了。当然,什么食物在人饥饿的情况下都是世间美味。

    "xxx十块钱x斤,"不说两块钱或者三块、五块钱一斤,只说十块钱几斤,好像这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莫大的优惠,而往往这样的车边真的围着一圈燕子娃儿一样的一大群人,仿佛机不可失,有大便宜要占。

    "老板,来十块钱的,"

    "给我也称十块钱的,"

    "中,中,别急,一个一个来"

    "给,拿好,十块钱多一两,不去了……"

    字正腔圆的一番泌阳对话,叫卖者笑眯眯地收钱,买东西的也笑眯眯地占着便宜开心地离开。

    "酵子馍,手工酵子馍,"每一个街口总有卖酵子馍的三轮车,也许在豫西南悠久的饮食文化中,酵子馍已经扎根于们的内心深处了,天然酵母自然发酵,手工揉面,劈柴蒸馍。小城里的人农村出身较多,在儿时的记忆力里,母亲刚蒸出锅的大新鲜馍,无论是一勺辣椒还是就根大葱都能饿狼般地啃上一个。

    "芝麻叶浆面条,粉浆面条,绿豆稀饭……"飘来这一连串的饭名,最吸引人的就数第一个啦!芝麻叶面条,熬过那些岁月的老人,总是念念不忘这曾经的救命粮,哪怕已经走过了两三代人。那是个曾经在内心打下烙印的味道,那是陪伴生命的味道;如今采摘晾晒的干干净净的芝麻叶,好像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味,有些怀旧的老年人把采摘后的芝麻叶,淖水后再晾晒在黄土地上,仿佛接一下泥土的气息就能找出当年的那种滋味了。

    "泰国莲子粥……"一个大铜色瓮带个龙头,"滋滋"冒着热气,不知道是不是来自泰国,为啥说泰国莲子粥?难道是人妖喝的?其实,就是用开水冲的淀粉稀饭加了芝麻,花生碎,葡萄干而已,喊上泰国的字眼,就是吸引眼球,如果喊稀饭估计就没人愿意喝了吧!

    "五香毛蛋……"我觉得就是胎死腹中的死小鸡吧!看着恶心,(写这话如果被毛蛋爱好者看见会骂我)部分群体喜欢的原因是据说大补,不知道真假。后来听说毛蛋会滋生很多细菌,所以在我心里就没有以后了,不过每天街边的销量仍然不减,可见还是有一部分忠诚的毛蛋粉丝。

    "热粽子,竹筒粽子,热苞谷棒儿!"都是煮的,所以物以类聚,就在一起叫卖了。每当这带着甜腻感的声音响起,最先没有抗拒力的总是那些可爱的孩子。其实我觉得竹筒粽子没有竹叶包的好吃,只不过竹筒可以反复利用罢了,降低成本,赚取噱头,而用竹叶则增加成本。

    "焦鱼儿,老螃……"金黄的小焦鱼炸的酥脆,带刺放进嘴里嚼起来刺已经不扎嘴了,一直想学这个技术,始终没有得到真传。这个貌似最近叫卖的少了,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以前弄几瓶啤酒,买二斤焦鱼,也是胜却人间无数。

    "焦馍,消食焦馍,"听着听着就觉得肚子咕咕叫了起来。但焦馍太薄了,如果要吃个痛快过瘾,我觉得吃几十块钱的才能解决温饱,本来嘛!消食焦馍,就是越吃越饿,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总感觉没有以前家里做的那种厚焦馍吃着过瘾,放学后拿上一张,嘎嘣,嘎嘣,吃着写着作业,掉的渣等会都会捡起来吃了。

    "香菇酱……自己做的香菇酱……"一个中年妇女推着三轮车,声音喊的如同刚酱出来的一样,让人听着口水就多了起来。这也是近几年来小城里的一个独特的声音,据说北京电视台的记者有一次偶然路过,品尝后赞不绝口,后又专程来拍了一个专题片,名字就是《小梅香菇酱》。

    一片叫卖吃喝的声音中偶尔会夹杂着一个不合群的声音。"袜子,鞋垫子……老鼠药,虼蚤药……万能胶,胶万能,能粘铁,能粘铜……"一连串的小商品喊出来显得急促而又有节奏,每次听到这说快板书一样的大娘,我就知道她的小三轮又转悠了一个县城。不知道一天卖出了多少小杂货,但是她常年累月的坚持,让我看到了她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热情、坚毅、乐观……生活本不易,但愿多一分理解和支持!

    直至深夜,仍有一个老大爷,推着车子在叫卖香蕉。"香蕉,芝麻香蕉,又~便宜啦!"又"字拉的很长,极具艺术性,好像他卖的香蕉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价一样。他没有学过语言的表达技巧,但是他却把这个"又"字用最长的腔调喊出了打动人心的韵味。

    小城最后的声音总是飘在夜市的上空,"六六六啊!五魁首啊!喝!喝!喝!清了再说,""咣当当"一声脆响又一个啤酒瓶子鼓轮到桌子下面去了。旺盛的战斗力持续到凌晨,甚至更久。

    就这样,随着夜越来越晚,小城慢慢恢复了安静,人们也走进了一天中的最深处。

    时光匆匆东去,泌水汤汤西流,多少曲曲折折的故事都洒在了小城这淳朴的乡音、乡情里。

    静待花开草于2018/6/1夜(待修改,时间太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城之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tr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