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观书有感 》
——写在世界读书日
李自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著名大学者的一首名杰作。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叉仲砖号晦庵,晩号晦翁。古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人,是绌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囯十一世纪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冋渊博的学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魏晋以来儒、佛、道、二程(程颢、程颐)的思想,把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同题融於一炉,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全诗分成两部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问榘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呵。
故人朱熹大伽《观书有感》是一首说理诗。从宇面看,是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讲的是读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这首诗在描写风景过程又同时寓理其中,旨在告诫后人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或者说人生只有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人的心智才能不断地更加开阔,视野更加敏锐,大脑更加使人睿智。总之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生做上进的读书人。
这首诗写作巧妙,妙就妙在写景,同时暗喻哲理。它其中包含着隽永的意味,赋予了诗深刻的哲理。富于诗对于后来者的启发,而又弥久常新,这首诗寄托着诗人对于读书人的希望。
想想如今,几人在读书?几人能够认真读书?又有几人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偌大红尘,大千世界,何等浮躁,可以说为名为利贪欲不断,不思上进,只求享乐,大美时光被“玩”完了。
“问榘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后半句告诉人们,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学习,不断从读书学习中,汲取新的内容,学习新的知识,才能使人日新月异的有所进步。
现如今,我们不要说在校莘莘学子如何如何,首先,看看我们在家做父母的,做哥哥姐姐的,做师长的,当然也有部分在校学生,总之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首先要克服读书时的浮躁不踏实,只有认真务实,才能使自己武装起来,才能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清澈如一池春水。
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清澈见底的池水,才能映照蓝天云影,人类只有经常开卷阅读,博闻强记,做到开卷有益,才能漱润心灵,焕发神采,另辟蹊径。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动的天光云影,这是一副多么动人心弦的画面,有兴趣会绘画的人绝对可以做画跃然纸上。峰回路转,突然问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这源头活水比喻的就是读书学习,只有坚持读书学习,坚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人的思想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人们思想进步,就意味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你说这首诗的寓意该是多么深刻绵长!
这首诗的作者大学者朱熹,作品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这样的写作手法,我们大多数文字工作者都知道,但是,要把这种写法发挥到大学者这种淋漓尽致的地步,我看如今却寥寥无几。
还有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所领悟时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愉悦,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大学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他切身的读书惑受和不同于寻常人之处,这正好是平凡世界的俗人所做不到的难能可贵之处。因此就因为他好读书,读好书,让我们才了解认识了这位古代的读书大家。
诗人的作品,所表达的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表面写水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寓意人要心灵澄明,不断进步,就要不断认真读书,不断追求,才能达到止无高大尚的人生境界。
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人生有涯而知无涯,读书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欧阳修说“读书是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孟子曰:“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可见不读书有多么可怜,不读书又是多么可怕,因此人生必须读书,读书可以提高自己人生境界。
关于读书,名家至理名言比比皆是,列举显得啰嗦,因此,点到为止,世界读书日已经过去,不写点什么,总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身边的每一位读书人,家人们,亲人们努力读书吧。
人生,你可以不读书,但是,如果你想活的明白,活的知理,活的清楚,过得潇洒,过得滋润,那么我劝你,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可为人上之人,士中杰士!
2020年4月24日于哈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