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绿是一个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都十分渴望小绿能成为十分出色经来能够出人头地的人,从小给小绿的方式就十分特殊。
在小学一年级时,小绿原本在村里的小学上学,只要小绿敢不听话,父亲就打他,于是小绿不敢违背父母的话。可是有一天,父母让小绿去城里上小学,因为在那边买了学区房,那个小学还不错,说是为了小绿好。
来到新的学校,小绿确实有了一定的学习成绩,但是因为一直被父亲打的他,刚入学没多久就因为欺负同学被叫家长。只是现在父母为了所谓的正确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在打他了。
因为学校里许多孩子都家境比较优越,平时也就比较懒散,这使得小绿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影响,变得懒散,可当老师发现时,与父母通报情况,父母便会对小绿进行所谓的教育。可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所说的话并不是教育,而是给予小绿压力以及打击他的自信心。“看看别人的孩子,成绩多好”“看什么课外书,可哪都没学好还想看课外书?”小绿开始变得害怕父母。
而期间小绿家里发生了戏剧化的变化,母亲患了癌症,这也是小绿成人后才知道的,但母亲在小绿一年级的时候就隐瞒了小绿,是怕小绿担心。
患了病的母亲变得暴躁,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而且性格缺陷越来越严重,小绿在初中也是因为从小养成了错误的处世之道,遭受了校园暴力,可是他并没有跟父母说,他害怕父母。
他的成绩变得越来越不理想,等他上高中了,母亲的性格依旧十分暴躁,小绿和他说话稍微大声点,就说小绿吼她,随后便摔门回到房间里,然后说“我不配当个母亲,我的教育方式不对”可是这些话并不是说给他自己听的,他是说给小绿听。从这开始,小绿不再愿意和母亲进行过多的谈话,而父亲的工作许久才回来一次。母亲常常问小绿“你为什么就不想和我们多沟通”而她却不知道小绿和沟通了多少次,却不能说他的问题,每当小绿指出他的问题,他便会说“现在我教育不了孩子了,轮到孩子来教育我了”疏远了他们的距离。
小绿开始不爱学习,觉得父母不应该给他这么大的压力,转眼小绿高三了,等他回过来时已经晚了,他由于自己的一意孤行,学习成绩已经十分差了。他想做出改变,可是长期以来的懒散使他很难聚起精神。
而母亲的教育方式,小绿去与朋友玩甚至要在身后跟踪几分钟后才肯离开,这也让小绿十分苦恼,不过在上了高中好转了。小时候小绿想出去玩,父母便说,学习不好好学,玩倒是挺厉害,随后不让他出去。初中时,呆在家便说也不知道出去走走,小绿才可以出去外面玩但是每次只有几十分钟。所以小绿从小到大没有什么好朋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绿的长大也让母亲的管束逐渐放松。可是小绿却因为小时候畸形的生长环境,变成了一个自卑,没有自信,却又矛盾的坚强,少语,成绩也差,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坐吃等死。
而对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小绿的亲人由于不了解觉得没有丝毫不妥,当小绿表姐知道小绿使用花呗时,跟小绿说没有经济独立能力别用花呗,小绿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只是想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手机,父母从小到大没给小绿买过手机,却把“你看你要什么我都买给你,你还不好好学习”这句话挂在嘴边。
小时候小绿和表哥打游戏,表哥也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因为小绿一个操作失误便一直说小绿,小绿掉下眼泪时,表哥还说“哭,哭什么哭”那时小绿满腔怒火,可挥起拳头却是砸向了自己的脑袋。因为那时候,小绿已经不敢对于任何人发脾气了。
小绿在校园生活中存在感也是极低,往往会被人忽视,所以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思考,自己消失了会不会更好。
如此具有悲剧色彩的生活,是小绿自己一手造成的。不排除父母对于小绿有深沉的爱,但是由于这爱衍生出的畸形的教育方式,也塑造了小绿这样的性格。父母一方面给予小绿压力,又在另一方面打压小绿的自信。
故事中谁都有错,但也可以说谁都没错,这并不是有意,但也不是无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