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高三的时候,有过一段郁郁不振的日子。那时候不管怎么努力,成绩还是中等水平。
不喜欢麻烦别人,不爱请教老师的我,只好上网搜索学霸们的成功笔记。贴吧的精品文章,知乎的高赞答案,是我看得最多、也记下笔记最多的武林秘籍。
一开始看到学霸们的高考成绩、进步分数,整个人就像打了一剂兴奋剂,心里隐隐发痒,手下快速行字,活脱脱一个被施蛊的战斗兵,士气高昂,敢于冲锋。
然而一周后,我便察觉到有些不对劲,这之中没有一个真正的方法,可以快速提高我的成绩。
于是,我再也没有读过那些教我如何成功的文章。
1. 那些方法,与我不契合
罗曼·罗兰曾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
人具有不同的气味,每个人都不一样。
每个想要成功的人,手上所持有的筹码都不同。我和那些学霸们的起点不同、学习进度不同、高低分范围不同、领悟力不同……
譬如有一位学霸分享的英语学习突击经验,要在一周内背完所考单词,两周内看懂语法,另外每周写一篇作文。每天早上听读中篇阅读,持续一个月。之后开始刷题。
照着他的方法,才坚持了两天,就发现吃力到不行。
我是个基础很差的人,单词于我,是一个大难关,每天记了又忘,记得又多,可谓忘上加乱,乱即暴躁。更别提之后的语法、作文和阅读训练了。
因此我一开始就应找准重点,从夯实基础做起,再逐步增加其他练习,也即,花更多时间记牢单词。
另外,每个人的处境不同。在事情成功的概率上,存在着环境、运气的干扰因素。
怪不得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就知道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鼓励冉有形事果断,规劝子路三思而行。
2.那些文章,没有质量保障
前几日,“农妇做自媒体‘亩产10万+’”的标题占了微博热搜。讲的是一个90后小伙,带着20多个留守农妇,流水线式制造爆款文章,这些文章创下了最高月入过万的成绩。
网友对此事褒贬不一。一方面有人称赞农民跟上了潮流,打开了发家致富的新路,但更多的人却表达了满满的担忧:这样的爆款文章,会不会带来内容消费降级?
写作已经变成低门槛的事儿了。什么人都可以写,什么人都去尝试写。但当发生一种情况——为了追求阅读量却写不出个所以然时,便只能去东抄西搬,马嘴安牛身,一看四不像。
读别人的感悟,品别人的诗,是文字和心之间的美妙碰撞。可没有大量实验数据得出的方法论,恕我直言,没有多大的意义。
毕竟,不是每一个作者,都足够优秀。(包括本人)
3.那些文章,不够系统
新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碎片化。
受限于读者的阅读时间,新媒体的文章篇幅不能过长。
观点类的文章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能保持自身的完整性,但指导类的方法论就显得不系统化了。
要知道,一本成功方法论的书籍,除了有指导性的方法,还有相应详细的小节训练。《如何高效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自控力》等畅销书不外如是。
那些教你成功的文章,要么全篇归纳总结,平涩得没有阅读趣味;要么仅能截取其中章节,缺斤少两。稍好的分期说明,但大部分读者不会再跟读下去,最后只知片面。
换言之,你看到的那些成功法则,只是冰山一角。
学武功最怕只习一知半解,学到最后成疯成魔。但看张无忌,忘却所有,从空白开始,方得乾坤大挪移之术,化解危机。功法心得,若不成套修养,又何能得真识。
所以,停止阅读那些垃圾信息吧,我们宝贵的时间,它配不上。
若你真心渴望成功,那便不问捷道,窗前书桌一坐,香燃时间半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