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羡慕会织毛衣的人家妈妈。我的妈妈会做很多女红,像纳鞋底,做鞋子,裁衣服,缝衣服,基本都会,唯一不会的就是织毛衣。
据说我的出生让爸妈和哥哥们喜出望外。当时有人问我哥哥们,有了一个妹妹高兴吗?哥哥们说,很高兴,因为终于有人将来给他们织毛衣了。
可惜,记忆中我并没有给哥哥们织过毛衣。大概十二三岁的时候,我跟其他女孩一样,也开始学起了女红。对纳鞋底我可丝毫没有兴趣,对织毛衣倒是有那么点感觉。
妈妈从街上买回了毛衣针,拿出家里旧毛线,让我跟邻居家的姐姐先学织围巾和手套。等到练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学习织毛衣了。毛衣身体部位比较好织,织到分肩的时候就难了。要收针,要放针,每一步都得算好,一算错织出来的就不对,需要拆掉重织。
太繁琐了,几次返工,兴趣全无。害得妈妈接过我织了一半的毛衣,从头学起,磕磕绊绊,终于织好了一件毛衣。二哥穿着嫌不舒服,三哥倒是很高兴穿上了它。
我读初中时,哥哥们先后结了婚,他们的毛衣自然由嫂子们负责了,嫂子们不仅负责了哥哥们的毛衣,还顺便负责了我的。
直至大学前,再没有织过毛衣。
上大学时,同宿舍的女孩中,有两个是织毛衣的高手,她俩带动了全宿舍的女孩学织毛衣。夸张的是,其中一个女孩用两天两夜的时间织成了一件毛衣,惊的我们眼珠子掉下来了。一度时期,我们宿舍竟然成了那层楼面的焦点,其他宿舍的女生纷纷前来请教她俩。
一次,隔壁宿舍的一个女生也来请教,正好她俩不在。没有办法,她只能来问我。
“你帮我看看,我为啥没有办法织?”
我的视线从书上转到她拿着的毛衣上,这一看不要紧,看得我哈哈大笑。
原来,她拿的是别人已经织了一点的毛衣来问我。三根针穿在上面,她不知道应该拿另外一根去穿织,以为就三根针那样织,怎么织也使不上劲。
大学毕业后的聚会,每每提到这件事情,我们都要爆笑。
结婚前,本想着给先生织一件毛衣。但先生的姐姐也是个织毛衣的高手,他们一家人的毛衣,几乎都是她姐姐织的,自然不用我管,我确实也不感兴趣。
真正对织毛衣有了兴趣,并且持之以恒的是怀孕的时候。肚子里有了宝宝,这时候满腔的爱全部附着在毛衣上了,想着要给宝宝织最漂亮的毛衣。
我特地买了织毛衣的书,买了最好的线,开始学起来。孕期前三个月,孕吐非常严重,也没有挡住我的热情。
以前怎么也学不会,现在无师自通,对着书上的花样,一针一线,几中不同颜色的线搭配着织,居然织出了非常精致的衣服。
其中,一件毛衣开衫,后背织了一个大鹏展翅的造型;一条毛裤,两条腿的下半部织了两个对角的小鹿。
女儿稍大一点会走路了,穿上这样一身衣服,惹得邻居们啧啧称赞,我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后来,渐渐不流行穿手织的毛衣了,觉得那太粗糙太不软乎,于是开始买软软的羊毛衫直至羊绒衫了。织毛衣这一手工活,好像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再过一段时间,织毛衣该不会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