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将来,你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
前半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岗位,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最让人心生敬佩的,还是那些努力当作生活常态的人。
努力是一种习惯,不需要外界的加持,至于今天状态不佳,心情不好,不存在的。真正的高手,随时都能进入角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到愉悦。
01
我有个同事,三十出头,很有意思的人。
我们同一年本科毕业,之后我就业,他考研。研究生毕业后,他从最基层做起,干了将近6年的基层小头目,终于在34岁的时候当了科长。
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机关,常年保持着每周至少100个小时的工作节奏。
和我不同,他在一直保持着高强度工作的情况下,却很少出现抱怨的、负面的那种语言或者感觉。
要知道,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上超过3年,出现厌倦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当工作岗位不仅要任劳还要任怨的时候。他有句话我很认同: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不如开心点。
同事的工作干的很出色,大老板明里暗里表扬过好几次,升职加薪只是时间问题。他身上就有这样的特质:努力常态化。
这个特质,几乎在我每任领导身上都有所体现,比如:
周末的早晨,大家都在睡懒觉的时候已经早早起来梳理回顾一周工作;
自己的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下班回家陪伴完家人,还要充电学习,并一直坚持;
公务接待完毕后,大家各自回家,他们又回到办公室改材料,坚持今日事今日毕。
前段时间我女儿咳嗽,我带她去医院吊水,对面一位母亲带着儿子也在吊水。
我看见她左手搂着儿子,安慰着,电脑放在腿上,右手敲着键盘,时不时还打电话安排确认一些工作。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都市里,没有人是容易的,想得到什么,就要付出更多。
高手,是不会觉得自律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早就习以为常;
也不会被自己通宵加班或者努力完成了一个很难的项目就感动;
更不会动不动就把这些发到朋友圈,然后自我标榜,满足于圈友们纷纷点赞,去找满足感。
对他们来说,工作上的事,不需要心里建设,不需要自我说服,不需要意志力驱动。
努力是一种习惯,早就在十几年的职业生涯里根深蒂固。
在我看来,那些点点滴滴,一丝不苟,年复一年的默默无闻的努力才是最可贵的。
常态化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02
常态化努力的对立面,是间歇式努力。
为了重塑好身材,年初兴致勃勃办了一张健身卡,请了私教,到年底发现只去了两次,健身都在朋友圈里;
买了一大堆时间管理、提升效率的书,立志做个自律达人,一年过去了,书还是那些书,你也还是那个你;
朝九晚五的工作让你心生厌倦,突然有一天看到鸡汤文,击中了自己,决定每天下班拿出两个小时,学习充电……
但一回到家,那些壮志凌云就抛到九霄云外,吃鸡队友召唤,追剧又有更新,各种诱惑让你一次又一次的放弃挣扎。
最后,一年到头,努力的总是那么几天,痛苦的是自己,关键回报微乎其微。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写到:人的一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的阶段,必须循序渐进。比如小孩先学会翻身、坐立、爬行,然后才学会走路、跑步,每一步都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时间,不能跳过。
但现实情况是,即便很多人懂这个道理,却依然不愿意接受或者通过常态化的努力去达成目标,而宁愿采取短期突击的方式,就如我们学生时代的考试。
如果短期内没有迅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往往会放弃努力,进而自我怀疑,久而久之,会沉沦在这样痛苦的陷阱之中。
所以,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
03
前段时间看《巨人的工作》,作者是蒂姆·费里斯,书中记录了他与上百位名人的访谈。
其中一位名叫杰克·威林克,曾任美国海豹突击队指挥官,现在创立了一家咨询公司。
费里斯把威林克请到自己家中来访谈,并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发现威林克很早就起床了,问后才得知他在海豹突击队时,必须在4:45起床,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费里斯接着问:“你都退役这么久了,干嘛还要坚持呢?”
威林克说:“在部队时,总觉得某个敌人在等着我,所以我要比他早起一些。”
现在,虽然不在军队,但一想到有那么多的竞争者,当我醒来,他们却在熟睡,我就有种莫名的优越感。
努力常态化的人什么最可怕:
普通人总是狠不下心来,做事情太在乎个人感受,如果做一件事情会让自己很苦很累很不舒服,就放弃了。
而他们刚好相反:他们更在乎“这件事该不该做”,而不是“做的过程苦不苦”,只要做某事是对的,不管感受如何,他们都会逼着自己去做。
04
一个人有多大的耐心,才配的上多大的野心。
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有这样一段话:
在北京,你绝对不会只因为一分努力就能在国贸随便刷卡,也不可能因为两分努力就能体面生活在三环里,你只有拿出十二分的努力,才有机会在这里过上理想的生活。
城市的每个夜晚都有人在哭泣,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谈人上,昨天你流的汗会换来财富,今天你吃的苦会成为礼物,明天唯有埋头苦干,才能昂首幸福。
当然,这并不代表每个成功的人都善于自虐,任何透支身体去工作的行为都是不理智、不值得的。
但这个社会很现实很焦虑,一周5×8的工作时间表,远远不足以支撑起你的职业生涯。
如果只是加了几天班,就觉得好感爆棚、一切尽在掌握,只能说你幼稚。
说到底,工作时间是一个表象,本质上还是要看质效,工作时间本身不能保证你成功,但这是一个基础,必需品。
最终还是需要你持续的努力,常态化的努力,对待工作要有坚如磐石的耐心。
05
人的命运,不光依靠个人的努力,也要仰赖历史的进程。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不能抹杀努力的意义。
因为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机遇、人脉、平台,很多都是可遇不可求,只有努力,是我们自己能掌控的。
如果都没有拼尽全力,就慨叹命运的不公,那只能是个笑话。
努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要当作一种习惯,也许一两年之内都看不到什么回报,但就是突然有那么一下,福至心灵,你就发现自己开始与众不同了。
大多数人都在回报来临之前选择了放弃,选择做个平庸的人。努力一两下就要回报,开什么玩笑,买彩票还要等几天才开奖。
人总是对自己评价偏高,认为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很少。其实还是付出的不够,付出总要打个折才等于回报,这符合世界运行的规律。
这个世界上,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的运转,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这个风起云涌的世界从不等待犹豫不决的人。
你可以选择停留,但其他人会选择奔跑,而世界在他人的奔跑中早已改变了模样。
虽然辛苦,但我还是愿意去过那种滚烫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