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思维”不是“穷人”的思维,而是“曾经是穷人”的思维。
穷人思维对我们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喜欢用时间换钱。
穷人思维最可怕的一点,它会消耗我们有限的自控力。
有人问:贫穷会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造成多大的影响?
我想,不是小气,穷人不一定会小气;也不是见识少,这跟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更有关系。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贫穷的问题到底在哪儿?
穷人嘛,就是缺钱的人。没错,所以呢?
多和少都是相对的,穷人缺钱,但他们和富人拥有的时间完全一样。所以,穷人就是那种钱“绝对”少,但时间相对“多”的人。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你缺什么,就会把什么看得特别重;不缺什么,就会把这个东西的价值看得特别轻。
穷人思维对我们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喜欢用时间换钱。
穷人的时间不值钱,所以愿意用时间换钱,这是一种“经济行为”。但当你的口袋已经走出穷困,却仍然把自己和别人的时间都看得不太值钱的话,说明你的脑袋依然停留在穷人思维中。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穷人思维往往过于注重“沉没成本”。
什么叫沉没成本?就是你花了30块钱看电影,无论电影好看不好看,这个钱都回不来了。所以你为了这30块的沉没成本,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去忍受这部电影,而不是干脆中途退场。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叫“买鞋定理”:
假设你在商场买了双鞋,大小没问题,但真正穿的时候又发现夹脚,退也退不掉,于是,你会经历下面的心理挣扎:
● 不甘心定理:这双鞋对你而言越贵(换句话说,你越穷),你尝试穿一下的次数也就越多(受的罪越多);
● 侥幸定理:你确定穿不了了,那么这双鞋越贵,放在你家里占地方的时间就越长;
● 绝望定理:无论你放多长时间,总有一天,你都会把它扔了,有多远扔多远。
终于,世界清静了,但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对此,富人思维则完全相反:花钱,要么是为了赚钱,要么是为了享受,两样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费精力。
电影《华尔街之狼》就讲了一个专门骗穷人的股票经纪人,他发现,穷人在长期消费决策中,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便宜的东西更有吸引力。当他们把这种思维惯性带到了投资中,就很容易成为“垃圾股”的目标客户。
电影里有句台词说:“我们把垃圾卖给垃圾人,因为钱在我们手里,总比在他们手里更能发挥价值。”
这不仅是全天下骗子们的心声,更揭露了穷人思维的弊端。
把“垃圾”卖给想发财的穷人,这在中国也是最赚钱的生意:曾径那些利率高得吓死人的垃圾P2P、那些根本不可能上市的“内部原始股”、那些无数次崩盘又卷士重来的“3M骗局”,都是抓住了穷人思维的致命弱点——既无判断力,又无自制力。
那么,带有富人思维的人是怎么投资的呢?
在巴菲特的投资偏好中,既没有房地产,也没有互联网,前者因为不喜欢,后者因为看不懂。
这,就是自制力——如猎豹一般,集中自己的有限精力,长时间地等待自己看得懂的机会,最后全力一击。我不知道怎么让穷人马上变成财主,但我认为这首先要摆脱穷人思维。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1. 建立“时间价值”的概念:减少做那些“时间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2. 牢记“沉没成本”不可追:钱已经花错了,再浪费时间就是错上加错;
3. 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好的项目永远会遇到钱少的问题;但只要目标正确,钱总有办法解决;
4. 减少无意义的频繁决策,节省宝贵的意志力。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每年年初设立一个“享受一下”的基金,所有预算外消费都在这里开支,从而不必每次消费都反复权衡;
又比如说,选择以基金定投这种被动的、不需要太多决策的投资品种为主要的投资对象;
再比如说,对于需要大量意志力的活动(学外语、健身等等),只挑最重要的做,因为多了会影响你做重大决策时的判断力;
5. 拓展自己的视野:适当做一些眼前“无用”的事,防止进入只关注当下的“管窥”状态,建立长远规划的战略意识。
以前,我妈每年年底大扫除扔东西时,总爱念叨一句话:“穷人才留破烂,越留越穷。”
其实,穷人思维才是越留越穷、最应扔掉的“破烂”。永远记住——真正的穷不是缺钱,而是呆在穷人思维的怪圈里走不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