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余闻刺法言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歧伯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
帝曰:愿尽闻之。
歧伯曰:神有有余有不足,气有有余有不足,血有有余有不足,形有有余有不足,志有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
歧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帝曰:气有余不足奈何?
歧伯曰: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帝曰:血有余不足奈何?
歧伯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气未并,五脏安定,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帝曰:形有余不足奈何?
歧伯曰: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帝曰:志有余不足奈何?
歧伯曰: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骨节有动。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歧伯曰:皆生于五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以上内容与原文有出入,我已经移动了顺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