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静心而论1969):
谁都会有情绪
即使一个人脾气再好,也都会有“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只看表面的情绪,要去深挖他情绪背后的看重和在乎。
其实情绪不能单独作为一个点来处理,要把它与现实情景联系到一块儿来看,看看有这样的情绪具体是什么情况?什么情况下才有这样的情绪?大概发生了什么?要更多的去关注,当事人的这个情绪什么时候比较没有出现?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的这个情绪什么时候出现的频率比较低,程度比较低?尤其要关注他的情绪好的时候是怎样的表现?
要把当事人的情绪与他的情景相连,尤其是他的好的情绪在什么情形下出现的,然后再探讨,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将这个情景给他复制扩大,让他好的情绪更好;不要单独处理情绪,要帮主当事人去找他想要什么,他拥有什么以及他在乎什么,因为这样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也 拥有优势和资源了,他的情绪就会自然而然的有所改变,使得情况有所好转。
除了这些,我们还要去看他目前的情境,他的情绪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以及他跟他人是怎么互动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这些方面;也就是把情绪与情景相连,嵌入其中;我们也可以去跟他探讨,当他情绪有好转的时候,他日常生活中会有什么不一样?会有哪些具体表现?生活中的人会注意到什么?他们注意以后他们会说什么那样的话?他的情绪可能又会怎么样?
通过这些循环提问,让当事人看到他自己更多的变化,以及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只在聊他的情绪,以及问他为什么,要与他探讨他的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在乎;但此时如果当事人实在真的很难受,很痛苦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好好的去关注他这个人本身;就比如面对孩子的情况,可以抱抱他,轻轻的拍拍他的背,当孩子情绪相对稳定下来之后,我们再去跟他交流探讨。
如果孩子说“我不知道”时,我们要有耐心,接纳他,慢慢的陪着他一点一点的梳理出来更多的东西; 当孩子愿意说的时候,我们就要继续探讨更详细的情景,将情绪嵌入到某个情景中,让他以后遇到类似的情景,他就知道他情绪,怎么控制了,或者说他在生活中可能会去创造这样的情景,对他的情绪改变,就会有真正的帮助。
所以说我们不要只关注情绪,而忽略了情境,因为情景是他资源的一部分;我们要去了解更多的情景与互动,当事人有情绪呢,他的状态不好的时候就要先去关注他这个人,如果状态好一些的时候,要更多的去了解他的情绪与互动,以及他情绪背后的在乎和看重,关注他的情绪什么时候相对比较好,怎么做到的,然后扩大,描绘的越细越好,会让他的情绪变得更好。
——读书打卡第十九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