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一个普通人――读《人都是要死的》杂感

做一个普通人――读《人都是要死的》杂感

作者: 唯雅 | 来源:发表于2017-05-09 02:54 被阅读0次

福斯卡说:我是生命的奴隶,生命把我往前推,朝着冷漠无情与遗忘的道路上走去,抵抗是徒然的。我活着,但是没有生命,我永远不会死,但是没有未来,我什么人也不是,我没有历史,也没有面貌,我可以与世长存,我在世界上永远不会腐朽。

作为一个长生不老的人,他历经六个世纪,征服了敌人,瘟疫,饥荒,战争,自然,宇宙……但他无法用人的眼睛看事情,他作为征服者,他不曾觉得胜利。他常说他是一个死人,他说孤独和永恒就是他生命的味道。在作者的笔下,似乎唯有爱情能让他感到活着,感受到存在。正如他在遇见洛拉时想的那样“出于爱情的力量,几世纪以来第一次,不管过去,不管未来,我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人,还是属于这世界的人。”他的望想就是做个普通人。

关于爱情,书中写了福斯卡和卡特琳、贝亚特丽丝、玛丽亚娜、雷吉娜的四段感情,要么凄美,要么唯美,所有的感情都无比的真诚,就算有谎言都是那么的善意。假设福斯卡不是长生不老,那么他和卡特琳的感情就可以说“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但是偏偏福斯卡是不死的,所以在卡特琳死后的几个世纪福斯卡仍然记着,偶尔还会想起她的话语,想起她的种种;福斯卡与贝亚特丽丝是一个爱与被爱的关系,福斯卡爱着贝亚特丽丝,贝亚特丽丝却爱着安特纳,对福斯卡却只有恨。福斯卡和玛丽亚娜可算是最佳伴侣,感情上他们相互倾慕,事业上他们相互支撑,生活上他们相互了解,但是偏偏福斯卡对玛丽亚娜隐瞒了他是长生不老的秘密,从而使得感情有了间隙。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说“你的内心装了什么,才能看到什么”,所以看完不由得想到了作者波伏娃与他的情人萨特之间的爱情,超越婚姻超越世俗的“伟大友谊”。然后,深深地确信,爱情也是真真的存在。

每个女人都害怕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人老色衰,作者把福斯卡设计成了永远的30岁,又安排了卡特琳等四个女人以不同的心态老去直至面对死亡。波伏娃用福斯卡六百年一样不变的那种对死的渴望,反衬出了不一样的女人对死不一样恐惧。作为一名女权主义者,她笔下的每一个女性人物都映射出了某种女权主义思想,比如卡特琳尝试参与政治,贝娅特丽丝拒绝安排,敢爱敢恨,追求自我;玛丽亚娜要创办大学,鼓励福斯卡做研究;雷吉娜为了想望而努力奋斗……“每件东西都有它的位置,每分钟都有它的顺序,白天过后是黑夜,黑夜过后是白天,永远不会有例外。”似乎在告诉读者什么,比如人都是要死的,或许又只是福斯卡内心的独白。

玛丽亚娜对福斯卡说:“做一个普通人”。然后书中就多次出现了这句话,或许在更早的时候作者就写到了,只是我没注意到。“做一个普通人,使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人的生命。”这是福斯卡长生不老后的想望,但是他却不得所愿。他羡慕别人,常常也会用别人的眼镜看这个世界,只有这样,他才会觉得时光又开始流转了,生命又开始在动了……福斯卡总是在否认自己的过去,拒绝活下去,直到他再次遇见一个懂他,爱他或者触动他的人,大部分是女人,但是也不排除有男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存在,总是被习以为常的忽略,作者似乎也是在提醒读者什么,或者就用这样直白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叫存在感。

“唯一可做的好事,就是按照自己的良心做事情。”这句话是一个僧侣对福斯卡说的,福斯卡记了它六个世纪。它是福斯卡的信仰么?绝对不可能是的吧,毕竟这是一部存在主义的文学作品,信仰这东西太过虚无了。关于信仰,书中说得较多的应该是在查理五世的那段历史(看得太快,记不清了),为了维护宗教信仰,又是镇压,又是暴动什么的。僧侣,宗教,从六百年前的莫拉亚(一个城市名)一直延续……所以你又不得不承认信仰是存在的!

    在六百年的历史中,福斯卡像我们叙述了战争、瘟疫、政治,经济,生活,描述了大地,河流,星辰,城邦,讲述了六百年间和他在一起过又或者在历史中存在过的人。福斯卡说他的记忆丝毫不差,所以我相信他讲的所有所有都是存在的。写到这里,我真的很佩服波伏娃,毕竟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存在主义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记得“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什么是存在?存在着什么?对于福斯卡来说他觉得他又活过来像普通人一样就是他要的存在,那么对于普通的我存在是什么?站在历史的视角,倒回去看,我存在着什么?这于我,是一个to be or no to be.一样的困难。

人都是要死的,但是福斯卡不会死,所以有人说他是魔鬼的儿子。回想整本书,假设自己是雷吉娜,就好像是一个朋友在历经沧桑之后,然后跟你说我有故事,你有没有酒一样的感觉。他不是要告诉你“人都是要死的”这么一个客观事实,而是在表达他的一种无奈……

也许是经历了一些亲人的离开,所以并不会对此感到恐惧,也不会有太多的无奈,也许是长了些年纪的关系,所以在说这样一个略微悲调的事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可难过;当我们能够坦然接受死亡的时候,似乎就拥有了一种超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特别容易能够释怀,不会再去计较太多的得与失,但那并不代表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不会有所波动。

做一个普通人,过一段普普通通的人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直到生命的尽头,然后安安静静的,带着生的尊严死去……毕竟,人都是要死的!

相关文章

  • 做一个普通人――读《人都是要死的》杂感

    福斯卡说:我是生命的奴隶,生命把我往前推,朝着冷漠无情与遗忘的道路上走去,抵抗是徒然的。我活着,但是没有生命,我永...

  • 人都是要死的

    一个不想死的人和一个注定不死的人,听上去哪个更奇幻? 抗拒死亡,或许是所有人在各种不同阶段都会出现的心态。然而,存...

  • “人都是要死的。”

    “七点钟,炸糕,八点钟,莎士比亚。每件东西都有它的位置,每分钟都有它的顺序:不要虚度,它们转瞬即逝。” 那天睡前突...

  • 不喜

    我们都是世俗里的普通人 怕世俗那一套都怕得要死。 最近熬夜成瘾,不会死人但会让人觉得快要死了的那...

  • 读书|人都是要死的,那么……

    《打破自我的标签》 陈虎平著 ;第三章 社会情感的驱动;动力。1、动力在社会比较中产生。努力可以是一种美德,...

  • 波伏娃《人都是要死的》

    今天我读完了这本书,这是我读的波伏娃的第一本书。读的津津有味,感觉很棒,初读即上瘾。波伏娃太厉害了,她写的那样...

  • 难倒上帝:人为什么活得却死不得?

    王建平:《人为什么怕死?》 人都是要死的,人都是怕死的,这是个矛盾的问题,人既必然要死,又为什么要恐惧死亡?生命都...

  • 《做你喜欢的自己》|接纳自己,才更容易获得幸福

    做一个普通人。接受自己的普通,接受自己很多事情做不好,这没有什么可耻的。 生活中,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生活普...

  • 读书亦是快乐本身!

    知乎上看到这个问题: 人都是要死的,为什么还要多读书?快乐不就完事了? 乍听很有道理,但是人如何快乐,没有说,而读...

  • 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

    鲁迅先生的《而已集·小杂感》中写道:“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家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一个普通人――读《人都是要死的》杂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fb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