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P.362病毒检验基本技术

P.362病毒检验基本技术

作者: 炸鱼和薯片 | 来源:发表于2016-04-25 23:19 被阅读0次

一、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运输

用于病毒分离和鉴定的标本应在病程初期or急性期采集
保存:标本放入冻存液并<u>加入甘油or二甲基亚砜(DMSO)</u>、存放-70℃保存。

二、病毒的培养条件

<u>实验动物、鸡胚、体外培养的器官和细胞</u>

  1.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用玻璃器皿用硫酸、重络酸钾溶液浸泡后再清洗应用
    常用<u>MEM、RPMI1640</u>
    <u>碳酸氢钠</u>→调节pH
    <u>HEPES溶液</u>→pH缓冲能力
    分散成单个细胞的化学制剂:胰蛋白酶、EDTA(Versen溶液)
    EDTA作用原理:可以结合钙、镁离子、使组织细胞分散。
    细胞生长液和细胞维持液主要区别:<u>血清含量不同</u>。
    适宜pH 7.2~7.6、全过程关键→<u>防止污染</u>。
  2. 细胞株的保存
    含10%二甲基亚砜的血清在液氮中保存细胞。
  3. 使用的细胞类型
    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传代细胞 三大类(根本区别:能否在体外无限传代)
  4. 细胞的纯化
    细胞克隆技术、克隆:无性繁殖、遗传上相同的。

三、病毒病的常规实验室诊断

(一)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性具严格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因此必须首先选择敏感细胞

  1. 病毒增殖的判定
    形态学和病理学变化
  2. 细胞病变(CPE)
    表现为<u>严重的细胞破坏、细胞肿大、颗粒增多、细胞融合成-合胞体</u>or无明显的细胞变化
    CPE常具有病毒“种”的特性--鉴定依据之一
  3. 病毒蚀斑(空斑)技术
    单层细胞上形成的局限性病灶,主要用于病毒的<u>纯化or病毒含量的测定</u>。
  4. 病毒感染力的滴定
  • 用实验动物测定LD50(半数致死量)
  • 在组织细胞上测定TCID50(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
  1. 病毒的保存:冷冻干燥-可长期保存

(二)病毒形态学检查

  1. 光学显微镜 仅用于大病毒颗粒<u>(如痘类病毒)和病毒包涵体</u>的检查
  2. 电子显微镜检查法
  3. 电镜直接检查法
    标本粗提浓缩→磷钨酸盐负染→直接观察
  4. 免疫电镜检查法(更特异、更敏感)
    病毒标本制成悬液→加入特异性抗体→病毒颗粒凝集成团→电镜观察、检测率↑
  5. 超过滤法
    不同孔径火棉胶滤膜过滤病毒悬液→接种or血凝试验测定是否通过→估计病毒大小
  6. 超速离心法
    病毒大小→沉降速度不同→测病毒的沉降系数(S)→计算病毒大小
  7. X线晶体衍射法
    X线衍射图谱→数学处理→病毒结构亚单位&分子结构
    标本必须为晶体、可研究<u>无包膜病毒</u>

(三)免疫学鉴定

已知的抗病毒血清or单克隆抗体→免疫-血清学试验→鉴定病毒的种类、型别

(四)病毒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诊断的特异性取决于核酸序列的特异性

  • 核酸测定 PCR、探针技术、核酸序列测定
  • 蛋白质测定 免疫测定技术、电泳技术、质谱技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362病毒检验基本技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fq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