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优秀的JAVA框架都是外国人写的?为什么国内的程序猿大部分

为什么优秀的JAVA框架都是外国人写的?为什么国内的程序猿大部分

作者: 成林卓玛Vicky | 来源:发表于2019-05-24 10:16 被阅读0次

    总体来说,中国在软件技术领域,或者是JAVA领域未出现优秀的框架,其实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技术基础薄弱,没有为出现优秀框架提供技术基础

    2、经济基础薄弱,没有为技术突破提供经济支持

    3、教育结构薄弱,没有为技术突破提供人才基础。

    但是这三面的问题在目前都有了长足进展,而且在某些领域已经有了突破性超越。下面我们来分开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技术基础薄弱,没有为出现优秀框架提供技术基础。中国相对于美国4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研究,中国至少晚了40年。在80年代的时候才开始逐渐有能力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当时中国的社会基础极其薄弱,能看到先进技术的影子就不错了,更不要说突破。中国软件技术大力发展,也基本上到了97年之后,这时,世界已经出现了非常多优秀的东西。JAVA虽然是98之后才开始大放异彩,中国软件届用JAVA也比美国没有晚几年,但是其他基础软件技术的薄弱,依然阻碍着中国出现颠覆式技术创新。

    但是,随着国内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技术架构,比如阿里、腾讯、百度都有很多技术开源了,而且在某些领域,绝不比国外的技术差,中国巨大的互联网需求,在美国也不见得有相关问题,更不存在解决的可能。比如,阿里双十一的数百亿交易量问题,微信过年的数百亿红包问题。需求驱动技术发展,我觉得这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本质,技术的发展不能脱离需求本身去探讨,人类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来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40年的时间,在很多方面有了长足进展。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国在技术领域的发展可以称之为“复制”性颠覆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大量复制先进技术,并在一些小的领域进行突破。

    第二,经济基础薄弱,没有为技术突破提供经济基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中国没有出现世界顶尖级企业的时候,想让中国在技术领域突破,这是很难的。跟一个天天饿着肚子的人谈科技创新,这至少很反人性。所以,只有有了足够的经济基础,才会有能力在技术层面实现突破。随着的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钱”的问题,在某系公司已经不算是个大问题,比如阿里的达摩院,腾讯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百度的自动驾驶,华为的研究院等等,这些研究院的成立已经产生了很多技术成果。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商业模式也有了从复制性创新到颠覆式创新的转折点。同理,技术的颠覆式创新,也会因为商业的颠覆式创新而有所发展。也可以称之为,中国科技领域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这个基础性需求,出现优秀的技术框架也是不久的事情,甚至出现自己的语言、计算机架构、网络架构、CPU等等,或者出现一些以前未曾出现的新技术也非难事。

    第三:教育基础薄弱。没有为技术突破提供人才基础。

    前20、30年的中国教育,简直是“复制”性创新的摇篮。从2000年左右,中国大学开始扩招,到目前每年毕业800万左右的大学生,中国的教育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但如果说这些技术人才是科技人才,我想很多人要笑掉大牙的。包括所谓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中国经济腾飞式发展,也让人心超级浮躁,甚至一些美好的传统都被丢掉了,比如对技术人才,科研人员丧失尊重和追求等。大家都在追逐短期利益,你让他静下心来做研究,那简直比杀他还难受。

    如果以前的教育是为“复制”性创新构建了基础,那么显然这种教育体制无法满足“颠覆”式创新。人才是技术发展的基础,而教育是人才发展的基础。只有优秀的教育体制,才能培养优秀的人才。

    好处在于,现在整个社会和国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大家都在想办法改变现状。包括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引导,教育改革,一些企业家对社会的回馈等等,都在发生改变。这是中国进行颠覆式创新的人才基础和核心问题。

    有了技术、经济、人才的基础,技术颠覆式创新已经具备了充足的条件。我想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出现颠覆式技术创新的条件还是有的。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包括社会、企业、个人等。企业不应该太过于逐利,你把40岁以上的程序猿都退休了,这个创新的基础也就没有了。当然,程序猿进入了35岁就开始考虑转型,这个基础也没有了。只有国家从意识形态上引领大家尊重科技人才,企业有意识重视技术创新,不搞“996”式的短期逐利,适合做个人放弃太多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踏踏实实做技术,三者合起来我们才能创造“颠覆”式技术创新的未来。

    祖国的蜗牛创建于2019.4.1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优秀的JAVA框架都是外国人写的?为什么国内的程序猿大部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gw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