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好的时候,喜欢一个人散步,听喜马拉雅,漫无目的的游荡。有时候也会随机上下一辆公交车,一直坐到终点站,下车了又坐回来。或者摊在床上刷手机,任由时间流逝。
这种无节制摆烂,是一种纯粹的私人时间,切断和世界的联系,最好世界把我忘掉,除非我主动,别来打扰我。除非自己愿意,什么都不想做,不能跑步,不能读书,不能撸铁,甚至不能刷剧,就只是,呆着。
摆烂当然不值得炫耀,也羞于分享,自己一个人消化了也就过了,不仅不会留下记录,还会在情绪稍微激昂的时刻,挣扎着写下点鸡汤聊以自慰。
所以,在读到东坡先生摆烂的时候,就特别感同身受。
东坡先生一生被锤,仅仅是刚刚开始,就是一片阴霾。东坡先生,有自己的摆烂方式。
- 怀乡念弟,去寺庙游荡
西北的强风黄土,凤翔府的官吏生涯,处处都使苏轼感觉厌倦。重九日,他不愿参加群官欢聚的“府会”,独自一人跑到东门外的普门寺去玩,怀乡念弟,心情郁闷。作《壬寅重九不预会,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诗:
花开酒美盍言归,来看南山冷翠微。
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
明年纵健人应老,昨日追欢意正违。
不问秋风强吹帽,秦人不笑楚人讥。
- 情绪低落,作诗
西北早寒,九月下旬,天已微雪,再作怀子由二首,如言“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等,情绪非常低落。
- 身体欠佳,赖床
自秋徂冬,苏轼身体一直不好,十一月间,大雪数日,索性赖在床上不起来,年前年后,怀念故乡度岁的年中行事,作《馈岁》《别岁》《守岁》及《和子由踏青》《蚕市》诸诗。
- 独坐无聊,看画
八年正月十五,大家都在欢度元宵夜,只有苏轼在家,独坐无聊,一个人跑到城北街的开元寺东塔院去看王维的壁画。其时,夜色已阑,苏轼凝眸注视,但见残灯影下的画中僧人,个个都栩栩欲动的样子,竟是看得呆了,对于诗人画家的笔墨,自此便有更深一层的领悟。
东坡先生打发时间的方式,和我一样嘛。
不会写诗,但会写字。越是没有时间,越会要求自己写点什么。一盘浆糊的脑子如果不理出点头绪,就像要炸了一样。这就是我一直死乞白赖呆在简书,写的想吐依然还是坚持写下去的原因吧。
翻翻简书,除了纯粹的创作,几乎所有的朋友(用几乎纯粹是为了以防万一,事实上,我是笃定的认为是100%的),都有写不出来时候,但即使是写不出来,大家还是会挣扎着水更。水是为了保持“持续”状态,就像随机上了一辆公交车,并不知道去往哪里,但这个时间熬过去了,就真的会好受一点。
杨绛先生对此有精准的描述: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
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所以不必害怕的。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关键在于熬。
读书得熬,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需要历经千锤百炼;
工作得熬,想要做出成绩,需要日复一日的攻坚克难;
婚姻得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长时间的磨合和理解。
人活这一世,没有谁比谁更容易,只有谁比谁更能熬。
淡然的杨绛先生得熬,豁达的东坡先生得熬,我们这么普通,凭什么不能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