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去接朋友家的女儿放学,一个三年级的小姑娘,十分乖巧活泼。当我们吃完饭后开玩笑说换书包背,小姑娘提起我的双肩包就跑,并说:好轻好轻。我一个成年人的双肩包四五斤重,里面好几本书和笔记本电脑。小孩子和我开玩笑呢!
当我提起她的书包时,委实让我心中暗吃一惊。我下意识地问道:“你每天都背这么重的书包吗?她说:是的,有兴趣课时还要带画箱。她也主动打开书包给我看,都是一些学习的书本,文具盒以及考卷之类的。
不是说几年前中国的教育就一直在减负?那这些又是什么?我顿时意识到,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但不快乐。我也非常担心这个孩子除了语数外,其他方面还能不能平衡成长?
之前看过一档节目,主讲人是白岩松,他说:中国学生在读书时期,看过的书是欧美孩子的三倍,中国小学生普遍英语单词量比欧美国家同龄孩子的要多。我们是赢在起跑线了,但在大学毕业后,踏入职场就普遍不看书。甚至当老师的人除了自己专业课书籍以外的书,一年内没有看超过两本书的人占大多数。
我小时候是非常不要读书的人,但现在却找到读书看书的乐趣。所以我并不了解,那些从小学就开始填鸭式的学习,一直到大学为止是种怎样的体验。是不是也导致他们办公室的书架上,电脑桌上总有几本书,但问某一本书看完没?他们总是支支吾吾或说最近业务太忙等。我身边这样的人太多了,我们常常会讨论,工作业务,家长里短,新闻八卦,但却从不讨论看了哪本书。
在犹太人的生命力里唯一的财产是知识,每个犹太人出门或是在家,身边总有书。或许是种族不同,他们的民族总是被侵略,所以在他们的意识里,财产是会被夺走的,唯一夺不走的是知识。
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是十分惊人的,甚至可以说是个奇迹,但这速度背后也许我们也无形之中失去了什么,比如说快乐、童真。把节奏放慢下来也许会发展的更稳固更长远,教育孩子如此,国家发展亦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