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父母?怎么做智慧父母?不知道在大家眼里是如何定义父母这个词的,是怎样看待父母的责任的?其实父母这个词有很多种定义----母亲、父亲、赋予新生命的人、监护人、保护者、养育者。概括这些定义,我们可以说父母就是养育孩子全方面成长的个体----他们喂养、保护、指引新生命度过整个发展历程。养育是父母为促进孩子发展进行的一系列行为和互动,它不是父母日复一日影响孩子的单方面行为,是两者之间互动的一种过程。这一过程也受到文化和社会机构的影响,所有这一切共同作用于养育的结果。父母的角色是抚养和保护孩子,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父母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为他们提供直接的、个性化的照顾和关心。
社会赋予了父母决定孩子行为的主要权力,因为他假定父母是全身心关注孩子的人,父母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关心孩子,在18年或更长的时间里,父母给孩子提供衣食住行,支付各种费用,父母和学校一起,教育孩子成为为社会做贡献的一员。当然,每个人成为父母时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是精心准备,热情期盼要做父母,有些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成为父母,有许多因素,包括父母的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大家庭情况和社会支持系统都会影响养育过程,因此每一个养育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在不同的时期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心理营养,2岁以前儿童学会走路和说话,以及获得自我认同感,能分清自己和他人,在 18个月到30个月的儿童就可以理解什么是影响别人的行为,这个时候的孩子会运用自己的情绪来向父母提出需求,2岁以后会进一步发展这些技能, 并可以区分出自己的性别,3岁时,儿童能够通过内部标准来判断他们的行为,如果他们达到了自己的标准,就会感到自豪和快乐。4-6岁的儿童需要的心灵营养是肯定和赞美,需要父母对他们正确的行为多多地做出肯定,7岁以后,孩子的性格就基本确定,活跃型的孩子喜欢变化,平稳型的孩子喜欢思考,能力型的孩子喜欢领导,完善型的孩子追求完美。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种?或者是哪几种的混合性格?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天生孕育了巨大的能量,我们要像养育一棵小树一样,在适当的时候给它浇水,他自然就会朝着有光的方向成长。这也要求家长不仅要学会一些教育方法,还要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并支持他自然而独特的成长。这自然就需要技能,托马斯·戈登博士说过一句话,父母是需要训练的。养育一个婴儿,一个几乎完全无助的小人儿,为他的身心健康承担起全部责任,把他教养成一个具有效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公民,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此,父母必须要接受训练,成为智慧父母才能够比较好的去完成这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
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对于孩子来说,将来要如何让立足于社会,首要的是领会生命的意义何在,热爱知识,渴求进取,善于与他人团结合作,自尊自信自强,为实现美好的理想不畏艰辛、百折不回。而这些高尚的情操和品格的养成有赖于严父慈母的熏陶。孩子们在家庭中耳濡目染形成的性格,它先于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父母本人怎样对待学习和工作,怎样为人处世、对世事、对人生抱什么态度,会直接影响于子女。俗话说身教大于言传。我们不仅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就好比一位医生,拿着手术刀,诚恳的告诉病人,“来吧,我非常愿意帮助你,尽管我没学到什么技术,但是我有爱心!来吧,请相信我!”如果你是这位病人,敢相信这个医生吗?与孩子沟通也需要父母有智慧的语言,比如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父母会跟孩子说“宝贝,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份好工作。”这句正确的话效果如何?假如我们换一种方式,”宝贝,好好读书,将来会有好多人靠你吃饭的。“此时体会对比一下,两中说法的效果会不会有不同?那么怎么做才能成为“懂行”的父母呢?这需要父母不断的学习,从孩子的成长历程开始,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方法理念对孩子进行引导沟通,通过了解孩子的成长密码,知道怎样在孩子心中树立权威,在权威中帮助孩子建立快乐学习的信念动机,通过有效设框引领孩子的思维,到了青春期,怎么面对孩子的各种“不”,当孩子遇到问题,针对父母的建议进行拒绝,父母可以怎么做?当孩子出现了学习障碍,父母应该提供怎样的帮助才能有效?怎样避免孩子出现学习障碍,怎样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前提下进行良好沟通,理解孩子行为语言背后的情绪,比如孩子说“妈妈,我觉得这次考试没考好。”他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是比上次进步了需要你看到?还是真的退步了,心里有些懊恼?也或者只是怕父母训斥先做出的低姿态?
所以父母要认真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知识,有了广泛的知识储备,面对孩子的问题才能够从容应对。智慧来自多角度的视野,多角度的视野需要父母不断的去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