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文学坑的前一年,遇到一位纯文学老师,他不教写作,只开书单,让学员在潜移默化之后,把潜意识中那个本纯的自我激发出来,忘记现实中被侵蚀的这个自我,达到提炼文学境界的,进入另一重殿堂。
他的书单中必读的一本书便是朱光潜的《谈美》,很薄的一本册子,不难懂,言简意赅,读后却令人耳目一新,再回关看残雪、卡夫卡或是大部头,都不再隔着门槛。
很多朋友要我推荐书单,我因为读得庞杂,再加上每本书都有体会,渐渐不知是哪本令人提升更快的了。
若想文笔和境界提升更快,就推荐这本《像草木虫鱼一样生活》吧。
朱光潜,相信许多文友都知道,中国现当代美学大师,著名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之一,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名著众多。
美,没有标准,没有界限,不分国别,不限年龄,但因为各种生存原因,每个人心目中的美,千差万别。
有人觉得明星迪丽热巴美得好似人间仙子,可有人却认为她眼睛太大,有点吓人。
各花出各眼,一个普通女人身上若有宝贵品质,看过来依然觉得她国士无双。
朱光潜老师是带领我们进入美学的引路人,让我明白美的基础从何而定,如何鉴定美,如何提升自己的美学修养。
加以时日,说不定你也能对名画、名诗、名古器多一翻品评,对人性多一些了解,对生活多一些宽容。
朱光潜说: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像草木虫鱼一样。
这和丰子恺老先生一样:像孩子一样笨拙而自由。
依然着生命的本色去生活,不强求不和自己较劲儿,顺便时势,道法自然。
在这本杂文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无言之美》。
先生从大自然的照片与图画中作出对比,引领我们了解创造与真实之间的区别。
带着我们进入美学的范畴,知道在写作或是美术中的加法与减法,激发想像力,设计作品的空白处,让读者和欣赏者去品味,去自己解读。
这不就是冰山理论的另一论证吗?
有时候,在作品中,多一笔或是少一笔都是废墨,可如何做到恰到好处,于无声处见有声,如惊雷落地,震人发聩,而又令人理解?
这首先需要提高审美素养,你先要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好在哪里,如果提炼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提笔写时又要怎样设计,解构到最后,每一章每一段每一节每一句,又要如何安排,如何与全文相呼应。
你只有知道了,才能落笔成花,而不是胡言乱语,毫无章法。
更重要的是,先生用寥寥的文字,教我们如何去体会诗词中的境界。
诗词中的字数少得几可数,而当代的网文动辄百万、千万字,两相比对,到底是诗词留给我们的印象深刻,还是网文中的故事能让读者如数家珍呢?
如何做到精而美,华而实,这也是审美范畴的事。
为什么我们读诗词听音乐,会感受到不同的情绪波动?
那是因为移情作用,看到诗理解诗,发生联想,与自己的切身体会形成了强关联,当年的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产生此样情怀,心潮澎湃,诗文从心里流淌出来,情之所至心之所至。
若干年读者读到诗文,还原当初的情景,结合自身的感受,你的想象力或是知识储备越丰富,你所有想象到的空间就越大,心胸越宽广,能看到的情感体会也越多。
这些创作原理,有时我们能体会,却说不出。
先生把这个原理,用简单明了的道理讲了出来,我们立即就明白了,对于创作对于艺术都有了更好的帮助。
关于美的话题,可大可小,或可凝于方寸,或可泛于宇宙。
想要知道美,捕捉美,并重新定义美,创造美,在美中寻觅那些属于你的灵感碎片,创作出动人心魄的作品,这本《像草木虫鱼一样生活》,还有《谈美》,都是艺术者不可或缺的灵感说明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