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古今中外的管理大师们对它所下的定义不下上千种,到底哪种定义是真正简单而有效的?哪一种定义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是真正有帮助的?目前培训与咨询市场百花齐放,负责传教的教授、导师、顾问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把管理这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甚至把懂得一点管理的人搞得更加糊涂。笔者从现代大学教育的角度,从大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现状出发,对管理进行了六个方面的系统剖析。
第一是管理的层次分级。我们在探讨管理之前首先要考虑管理层级,因为不同的层级对管理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要求。企业管理一般分为三个层级:高层为董事长、总裁、总经理;中层为总监、部门经理、厂长;基层为科长、班长及知识分子。在此须指出,现代管理过程中知识分子属于管理者的范畴,我们定义管理者并不在于他的管理幅度,而在于他对公司的贡献度,所以说知识分子也属于基层管理者。中高层在称呼上没有严格的界限,有的名义上的中层却在企业中实际承担高层的职责,严格意义上应将其划为高层。
第二是不同层级管理的工作性质。基层管理者一般工作在生产、研发、营销的第一线,条件比较艰苦,工作时间比较长,也较少有休假机会,所以从工作性质上来看应属于“流汗型”;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层给予中层工作目标和压力,中层要分解落实到基层,同时基层将工作中的困难与压力汇报给中层,中层在企业中处于常说的“吃力不讨好”的层级,经常得不到高层的认可和基层的理解,所以我们给中层定义为“流泪型”;高层管理者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处理外部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客户关系,处理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按照马克思“资本论”的观点,高层大多是资本家或者是资本家的附庸,而现代企业又要求高层扮演好工会主席的角色,处理好员工关系,毕竟人员流失是企业负担不起的,所以高层内心深处比较痛苦,常说他们属于“流血型”。
第三是管理的定义。从高层管理的角度看,管理就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的艺术,因为高层是流血型,更多的是处理复杂的内外人际关系。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在自己的墓碑上留下的墓志铭是:“一位懂得运用比他自己优秀的人来为他服务的人安息在这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层的主要工作是批评与激励,更多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让人才更好的工作;从中层管理的角度,管理就是计划、组织、协调、指挥与控制,也就是管理的五大职能,80%的工作是做事,20%的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要求每项工作都要监督与落实,这是MBA教科书上的常见定义;从基层管理的角度,管理=制度+表格,因为每项管理工作最后往往都落实到一项管理制度上,而每项管理制度最后也都是通过表格来实现,又因为制度=流程+权限,所以管理=流程+权限+表格。
第四是管理关注的重点。从管理的定义来看,不同的管理层级关注的重点不一致,高层关注的是企业的战略,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层关注的是战术,考虑如何落实高层的战略;作为基层管理关注的重点更多是执行,如何按照中层的布置按质、按量、按时的去完成。
第五是管理成败的关键和发展的潜力。高层管理的核心是做“政治”,也就是把拥有相同价值观和梦想的人聚集在一起,完成共同的事业。高层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人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中层管理成败的关键是做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做事先做人”,因为如何快速、高效地整合资源、完成工作是你的主要任务,而中层的发展潜力在于心态,特别是学习的心态和面对逆境的积极心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健康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才会亮”;基层管理成败的关键是看你是否会做事,决定你未来发展潜力的更多的是执行力的水平。
第六是管理的手段及目的。质量管理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戴明循环—PDCA,P-计划,D-执行,C-检查,A-反馈,质量管理是通过不间断的戴明循环来持续完善产品质量,减少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讲的管理五步骤,分别是设定目标、组织、激励与交流、测评、培养人才并培养自己,通过上述五个步骤完善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总体经济绩效,其本质与核心思想也可囊括为戴明循环。
从上述综合分析,对于管理,站在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其核心思想只是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实践,对于企业来讲重点在于如何去做而不在于掌握多少理论,验证管理有效性的是总体经济绩效的提升,而不是逻辑是否严密。管理,其实就这么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