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离开了我们,不再回来了。”
1988年,又是海棠花开的时节,84岁的她看着西花厅院子里的海棠,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彼时,他,已经离开了12个年头。
12年是短暂的,弹指一挥间,便逝去了;12年是漫长的,思念与孤寂,侵袭着每一个难眠的夜晚。
最初的相识,是淡淡的记忆。
那一年,他留学归来,帅气儒雅的外表下涌动着一腔爱国热血。
那一年,她15岁的年纪,一双五黑明亮的眼睛里,暗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
那一年,礼堂的相遇,革命爱情的种子便悄然生根,发芽,滋长。
革命者爱情,注定与常人不同。鸿雁传书,传的不是呢喃细语,你侬我侬,情意绵缠,更多的是彼此的学习,革命的活动、道理,和革命的事业。就连深情的告白也与常人不同。
“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1923年,她突然收到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他用镌秀清逸的字迹,说着至死不渝的誓言。
1925年,他们结婚了,没有纷繁复杂的婚礼仪式,只是简单的和好友一起吃个便饭,算是婚宴。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温馨美好,填满了两颗年轻的心。
婚礼上,她说夫妻相处,应“互敬、互爱、互助、互勉、互信、互慰、互让、互谅”;他正襟危坐,细细聆听,眼神里满是赞许。
此后的数十载光阴,他们践行着这样的准则,相互扶持,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生死相随,不离不弃。
他谅解她为了工作,偷偷打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心疼她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她理解他身为总理,却不愿在政府为她留下一官半职,甚至处处压低她的任职和调级;
她伴着他走过长征,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斗争;
他陪着她,看西花厅的海棠,开了又谢,谢了又开。
他们的爱情,虽不是一见倾心,却在漫漫革命路上愈演愈烈,如细水般亘古缠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