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也是本年度书单之一,一开始只是随便点开来看,没想到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继《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类似的书籍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毕竟能够把严肃的历史说得有趣也是一大卖点。
我不怎么喜欢看汉朝以前的历史,觉得太纷乱复杂了,理不清头绪。但是《大秦帝国》却让我“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是可以从中挖掘到对自己有所裨益的东西。
历史的智慧光芒贯古通今一.读史使人明智。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从山海经上古时代的传说开始,王朝国都政权在不停地更迭变换,数不尽的风流人物在国家变革崛起、内忧外患夹击时诞生,发挥所长,竭尽毕生心血为国为民燃烧自己。英杰如商鞅,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秦国,跟秦孝公共同建立王图霸业,废井田开阡陌,整顿军事吏治,为秦国统一中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秦国子民心中,商君是他们的神明。
可是,商君最后却死于车裂酷刑。那一刻,我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与悲凉,也明白生前死后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每一个当下,不要过于计较得失,不要沉沦于过去,也不要盲目臆想未来。走好当下的每一步路,慎重作出每一个决定,尽情尽心的燃烧自己,哪怕最后是黯然灰烬,也无愧于心。
二.官场之政治权谋较量也是职场教科书。
《大秦帝国》中有大量君臣对话、学士论战,让我印象深刻的主要有几点。
1.君臣间的互相信任,互为支撑对成功非常重要。秦孝公与商鞅共图霸业二三十载,肝胆相照,推心置腹。商鞅变法定策略,孝公鼎力支持清阻碍,不存在功高震主,也不存在谋权篡位,彼此一片赤城一心为国。
放在如今,就是一个好领导和得力员工的优秀搭配。读的时候认真揣摩他们的相处模式,对在职场中如何与领导共事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也有反面例子,燕易王与子之、楚怀王与屈原就是很好的教训。
2.跟君主建言献策的时候要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战国时期各家学派都奋力发扬光大,希望用本学派的思想治国平天下。每位学士去他国面见国君进行献策时,国君首先都会问一句“先生,何以教我”,接下来学士就要讲述自己的治国理念。他们在讲述的时候很遵循“总--分--总”的模式。第一句话提纲挈领,亮出主要观点,接下来就是分点论述,一个论点一个依据,最后再来一个总结。
这让我想到跟领导汇报工作的情景,不要罗里吧嗦东拉西扯,结论先行,先简略汇报结果,如果领导想了解具体情况再分点详细汇报,这样不仅自己表达不遗漏,领导也听得舒心。
3.在说服别人的时候要基于事实依据。不管是向国君献策,还是跟别家学派论战,能够得到认可的人都是基于事实引经据典,没有实际内容和成果支撑的华丽辞藻只会造人耻笑。
所以,在说服别人接受自己观点的时候不要只会“先声夺人”,而是要立足于现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懂得适时而变,顺势而为。
在大变法时期,因循守旧的周王朝逐渐被历史的潮流淹没,安于现状的诸侯国日渐衰落,而秦国顺势而为,基于现实情况开展波澜壮阔席卷全国的变法,谁成谁败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张仪苏秦两大纵横家,张仪知可为而为,苏秦知不可为而为,最终张仪功成身退,苏秦被刺杀。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灵活变通的人才能占据有利位置。在工作、生活中也一样,故步自封不懂变通的人终究会被淘汰。
历史,就算真的如人所说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认真品读总有所得,真正的智慧光芒不会随时间而消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