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泡菜效应,指的是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其味道会有所不同,泡菜效应揭示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一个资质优秀的人,如果身处难以成功的环境中,其成就会有限;一个平庸愚钝的人,如果置身与成功者之间,且机会无穷,有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向上攀登。所以说,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对自身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加上长期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就像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应揭示了"人是环境之子"的道理,环境里的成长具有难以抗拒的影响作用。通常人在幼年时期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出淤泥而不染,只能是对思维成熟且洁身自好者而言的,却不符合儿童的实际。孩子从小就浸泡在幼儿园与家庭的环境之中,每一位教师和父母是否认真细致地考虑过,孩子所处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是否对其有利?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对消极有害因素予以积极的消除或控制?
从心理健康角度看,精神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往往超过了物质环境的作用,那么老师与父母究竟怎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孩子是不是需要一个多表扬、多鼓励、多支持、多肯定、多欣赏、多自主、多自由、多选择的生活环境呢?
人们经常说"鱼找鱼,虾找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试想如果说百万富翁和百万富翁在一起,千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在一起,亿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在一起,那么得到的结论自然是,盈利的与盈利的人一起,亏损的与亏损的人一起,原因是他们都有相同的思维方式,一群乞丐在一起经常讨论的是如何用最好方式得到别人的怜悯,多给点。还有投资亏损的人,总会感叹现在的市场是多么的不景气,庄家是多么的坏,从来没有研究过,用对手的投资手法来让自己赚钱。
“泡菜效应”是教育中的很重要的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孟子的母亲意识到环境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几次搬迁,远离可能对孩子产生深远不利影响的环境。
在一个好的教育环境里,教育会事半功倍,因为在这个环境里的一事一物都像会说话的老师,默默的提醒你朝着良性发展!那么我们如何选择和利用好的教育环境呢?
一,要意识到原生家庭是最重要的教育环境,几乎所有的人即使长期受学校教育影响或工作环境的影响,他的一举一动、内心深处的喜憎都有着原生家庭的影子,或者说一个人身上的优点在他父母身上至少有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缺点也至少在父母一人身上有。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哪些优点,父母首先至少一人要做到,去掉哪些缺点,父母最好都做到。比方说想让孩子爱学习,那家长要爱学习,父母可能只上过两三年学,这不要紧,这并不影响学习或更应该学习,特别是学点对自己有用的;父母希望孩子礼貌,那自己要对人礼貌,最好能说清什么是礼貌,什么是不礼貌;父母希望孩子长得有气质,那首先自己要有气质,等等。其实上面说的这些除了人的模样以外,其他的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只要做到后面两点就容易具备这些长处:第一,首先客观评价自己的长短处,最好请比较专业的人来评价,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家刚买的房子想知道是不是合格,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专业的人士作测评;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健康,最好不要自己摸摸头、量量体温什么的,而是找专业的医生给检查。其二,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后,就要想法的扬长避短,这里面还是最好有专业的老师给指导和带领。人在生活中总会有一定的惰性,生活环境中惰性大的人多了总会磨去自己很多的积极向上,为了达到目标,最好有内心比较强大的老师带领或督促检查。
二,利用好原生家庭之外的其他有利环境因素。孩子学校的有些老师、自己的亲戚、朋友、邻居等有些人学识渊博、品味高雅、素质全面的,可以选择一两位,让孩子拜师于他。在我国古代每个人只要拿出自己足够的诚信,都可以拜师。“程门立雪”、“三顾茅庐”都是很好的拜师请贤的例子。春秋时期,孔子弟子三千,社会各个层次的都有,只要给孔子几束干肉做拜师礼就可师从于孔子。现在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就是要学习到学校,其实生活中可以学习的对象很多,只要有诚信,都可拜师于优贤之人。
三,要有全局意识,想法对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的人进行隔离或改造。就像上面的瓜农一样,地是连着的,蜜蜂是大家的,大家都努力了自己才会更好,同理,对于自己孩子身边的小伙伴尽量要施加和自己孩子同样的影响,让他们来家里一起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益智的游戏、一起参观博物馆、一起师从于某个导师等等。这样多了一份向前推的力量就少了一份往后拖的力量。笔者的小研究生家长中就有几个有全局意识的,把孩子的小伙伴介绍给我,给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多了一份向前推的动力,多了一份减少热量损失的保温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