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阁
《追风筝的人》初读有感

《追风筝的人》初读有感

作者: 阅读实践派 | 来源:发表于2018-05-05 20:51 被阅读1次

    文  |  hello 刘先生

    阿米尔和哈桑去放风筝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雨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睹坍塌泥墙后面,旁边是结冰的小溪,很多年过去了,人们说成年旧事可以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追风筝的人》是我看的第一个长篇小说,一口气读了40多页,也就是小说总体的前五部分,今天自己做一次书评,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假如你看到了,请多多指教。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想通过这部小说,让人们了解自己过往经历,小说中刻画的阿米尔,其实就是作者自己,卡勒德是美籍阿富汗作家,1980年因为阿富汗战争,随父亲前往美国,并且随后一直是定居在美国。现实和虚拟结合那么真实。

    小说里面关键人物,父亲,阿米尔,阿里,哈桑。

    时间是发上在上个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左右,

    地点是阿富汗,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家乡。

    小说的开始就因为一个风筝而展开回忆,阿米尔是阿富汗一个富人家的子弟,衣食无忧,吃饭都是佣人此后,唯一缺憾的就是自己母亲因为自己难产而失血过多而死亡,而他童年的最多的愿望就是能够得到父爱。

    阿米尔的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而且为人善良,乐施好人,给佣人买礼物,自费掏腰包修建修道院。

    阿里是阿米尔家的佣人,阿米尔的爷爷因为他可怜,所以就收留了他,和作者的父亲亲如兄弟。

    哈桑,小说的另一个主角,因为有先天性的兔唇,收到其他小伙伴的侮辱,我觉得作者在自己的救赎中,指的也就是他对哈桑也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吧。

    前五个部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01 作者和哈桑的美好时光

    首先是外部环境都很安定,那时候的阿富汗还没有开始战争,人们安居乐业,两个天真无邪的少年一起嬉戏玩耍,大家无忧无虑,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不过这样写也是为后面买下伏笔。

    02 我的背叛

    这是转折点,前半部分描绘还很好,但是从这阶段开始,作者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哈桑为作者去卖命,被其他人欺负,甚至是人格侮辱,然后阿米尔却假装没有看到,甚至后面还变本加厉让让哈桑走,然而最终解决就是阿力带着哈桑离开了阿米尔,这时候作者才发现自己当初有多么的愚蠢,然后作者悲惨的命运才刚刚开始。

    03 迁徙美国

    阿富汗战争彻底爆发,父亲带着阿米尔被迫离开家乡,去往美国。美国生活的种种不易让作者又怀念起小时候美好,怀念起那时候的哈桑,和他一起放风筝的事情。

    让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小说中描写环境和人物的文字特别多,而且特别细腻,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到那时作者依然还能够很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从另一个角度恰好也可以证明,这些发生过的人和事情对作者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俗话说的好,“记忆越好,代表痛越深”,这也就是作者在开头就写的一句话,“我知道电话线连着的,并不只是拉辛汗,还有我过去那些未曾赎还的罪行,我知道电话线连着的,并不只是拉辛汗,还有我过去那些未曾赎还的罪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风筝的人》初读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se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