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洪涛老师与杨磊访谈录(2)

洪涛老师与杨磊访谈录(2)

作者: 杨蕾001 | 来源:发表于2018-09-30 00:44 被阅读30次

    小学老师:孩子一生和全部

    窦洪涛:虽然小学老师没有升学压力,看似不是很重要,但是我认为在孩子的学生生涯中,小学老师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人的追求、学习能力以及做人、生活等各方面的习惯都是在小学期间养成的。所以,您认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除了教学生知识,她的作用和意义又在哪里?

    杨磊:我常常讲一句话:“一个孩子如果遇见一位好老师,就会成在老师手里;如果遇到一位不好的老师,就会败在老师手里。”很多人问我,有那么严重吗?我明确地告诉他,事实的确如此,因为孩子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都是由老师一点一滴地去教,而且他们的行为也深受老师的影响。

    能正确影响学生的老师一定具有高尚的情怀。如果老师仅仅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一份工作,只管教学生知识,不去关注学生的成长,那么他将永远不会进步。在学习方面,一名具有情怀的好老师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会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让学生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学好、学牢;在能力方面,好的老师一定会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当学生既有知识,又有学习能力的时候,他才能拓宽自己的思路,学到与之关联的更多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有没有愉快地学习,学生的心灵需要滋养,那如何才能实现呢?就是在给孩子知识和方法的同时,给予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温暖的、强大的内心。当学生完不成作业,只想到会受惩罚,而不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应该完成时,我们就要对自己的教育进行反思了。

    小学阶段注重的是全方位的教育,尤其在学生心灵成长方面,我们常常在电视中看到初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因为不堪学习压力而自杀的新闻,这些都是因为心理素质不过硬和抗压能力差导致的。所以,作为小学老师,我们的责任重大,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具备强大的内心,以冷静的头脑应对今后有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融入集体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这个世界和生活的美好,让学生有沉浸学校和家庭的幸福感是我们教育的主题。在我的心底里,一直有一种声音在呐喊,那就是:一个小学老师就是一个孩子的一生和全部。

    我女儿小学的班长是一个成绩很好、很听话的孩子,但是到初中以后就跟不上课业而最终辍学,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小学阶段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初中与小学不同,需要孩子学习的东西更多,也更为深奥,如果不具备学习的能力,只是从知识本身出发,那就很难具有开拓性思维,面对重要的学习任务的时候,自然也无法跟上课程进度。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的中出现了知识的断层时,他就会十分苦恼,再加上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和引导,孩子就会厌学、逃学,以至于最后到了辍学的境地。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小学阶段不仅仅要具有学习的能力,还要具有成长的能力,即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再向上拔高、跨越的能力。如果学生是因为惧怕老师才不得不好好学习,那么他心灵的成长无疑是有很大缺失的,而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恰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并不是说她不爱学生,而是她对学生爱的方式不对。

    老师要懂得学生更需要温暖和情感,我们常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不想去走进你、贴近你,那么他学习就是被动的,因此在平桥二小,老师们提倡的是“怡吾色、柔吾声”的教育,要用情感去感化和鼓励学生,当学生看到老师都是满满的喜悦感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说自己的教育是真正做到家了。

    有一次,一位家长问我,到底要给孩子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的回答很简单:你要选择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的老师,选择热爱教育的老师,选择能把工作当做自己生命一样的老师。我常常问老师们一个问题:如果你把你的学生当成你未来的女婿、儿媳妇,你会怎么做?如果你真是这样看待,我想你一定不会在工作上得过且过,也一定不会在态度上敷衍了事。

    当老师把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她的心里也一定是极大的满足的,因为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光荣,同时也是一种普通人永远也无法企及的幸福。只要我们真心地对待孩子,他们回报给我们的就是将来对社会的贡献。真诚换来的永远是真诚,当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当学生成人以后依然视我们为人生最重要的精神导师的时候,我们哪里还只是老师,我们在他们的心里就是他们的爹和妈。什么是学生对老师的回报?不是学生给老师送多少东西,而是在我们的呵护和培养之下,学生为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

    在选择老师时,我最看重两件事情:一是要有爱心,二是要有责任心。尤其是那些业务好、语言很温婉、柔和的老师,我就会把他派到一年级去重点培养,给予她一些工作上的指导,同时还要给她制定一些教学目标。当老师与学生彼此真心相待的时候,我们的教学一定是沿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往上走的,而且培养出的学生也一定会全面的发展。

    窦洪涛:前几日,我采访了刘志军的父亲刘辉先生,老先生培养了大批的艺考生,而且很多都是问题学生,比如坐“红椅子”的已经被老师放弃的学生,比如抑郁症的孩子,比如家庭困难的学生。很多人不理解他,说他不收学费也就算了,居然还要管学生的吃住,这不是傻吗?可老先生却自豪地告诉我:“洪涛,你知道吗?我的学费都是三十年以后才收。三十年以前,我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培养,他们考上大学了,现在他们都回来看我,还把自己的孩子、孙子也送到我这里来,我一点也没亏呀!”

    杨磊:我常常对老师们说,不要轻易看轻自己的职业,更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份职业,因为好老师是最赚的,不仅仅可以获得肯定,实现个人价值,更重要的是拥有了一帮又一帮的孩子。很多老师觉得这样付出不值得,既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又耽误了自己的精力,但是,我想告诉他们的是,好老师的回报率才是最大的,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窦洪涛: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敬业的两个职业就是老师和医生,但恰恰是这两个职业被社会诟病的最多,您能不能分析一下教育被诟病的原因?

    杨磊:其中一个原因是个别老师不良案例的影响;另外一个原因是老师与家长沟通不顺畅,导致了家长对老师的认可度不够;第三个原因是个别家长不理解老师的工作,进而产生了分歧和误解。因此我们就明白当学校和家长没有形成家校共建的合力的时候,双方的工作都不好做。

    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了,教育的事情就可以不用管了,成绩好不好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我们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在家庭的学校中都没有毕业,如何能在学校中有好的表现呢?如此一味地向老师要成绩也是不合理的。

    在平桥二小,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始终秉承一个理念,那就是主动担责。对于老师而言,即便是孩子在家里出现了问题,老师也要考虑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对于家长而言,我才是第一个教育孩子的主体,孩子在学校里出现了任何问题,都和老师没有关系,责任我来承担。

    这才是教育中家校沟通的真相和真经。

    家长的心在哪里?

    刘丽丽:目前,咱们学校一个班有109个孩子,然而,一个家庭里面可能只是一到两个孩子,通常,一对父母管一到两个孩子,已经是非常吃力了,于是我就在想,一个班主任,或者说一个老师管109个孩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杨磊:大部分班主任都是从一年级跟班上来的,一年级新生入学前,我们先给家长开会,告诉家长学校是怎样的一个管理系统,怎样和学校进行配合,怎样配合老师,你的孩子将来才能学习好。否则,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养成,费再大的劲也很难改变。家长服务是给孩子做典范,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当董事长、当领导,希望自己的家族荣耀。靠谁呢?就靠眼前的孩子。官当得越大越能为别人服务。你愿意给孩子做榜样吗?那么你的孩子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善于为社会服务,善于做公益的人、善于做好事的人。一个这样的人,将来一定能成为领袖型的人才。

    于是,家长们都踊跃给班级搞服务。让孩子听老师的话,才能跟老师快乐的学习,如果和老师逆反,孩子学习自然不会好。如此,抓住家长的心,家长就能配合学校。

    第一点,让家长建立服务意识,给孩子做榜样;第二点,家长和老师之间结成同盟,跟老师保持一致。让孩子欣赏老师,让孩子听老师的话,只有家长信任老师,不说老师的坏话,孩子才跟老师走。反过来,对于老师也是一样,孩子有多喜欢你,家长就有多喜欢你;孩子有多不喜欢你,家长就有多不喜欢你。

    如此,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建立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及学生之间亲密的关系,互相配合,为了共同的目标为之努力。比如说,老师要出去听课,家长就都愿意来班级搞服务,助力管理班级,助力课堂教学。家长来学校搞服务,就是身教,就是影响,于无形中给孩子种下一棵服务的种子,为将来孩子善于服务打下基础。善于服务的孩子就有机会当领导、当董事长、当管理别人的人。家长有多出息,孩子就有多出息。

    班风好了,校风就好了,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

    何谓中国最好的小学老师:人民教师为人民

    窦洪涛:您心目中最好的小学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杨磊:我理想中的好老师要涵盖以下六个特质:第一,在课堂上让孩子学到国家课程要求的知识,夯实和打牢孩子的知识基础,学生的成绩都要达到“社会要求”的好;第二,可以在课下与家长进行良好的互动与沟通;第三,主动和乐意完成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第四,时时刻刻不忘学校和社会给予他的机会,同时还要懂得是环境和机制成就了他,要以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自己的工作;第五,要有自己的教学成果,并且愿意分享给大家,用自己的正能量带动更多的老师一起进步;第六,不仅要当好学校的老师,还有当好自己家庭的、家族的老师。

    我常常对老师们讲:为人师者,在家庭中也要有老师的样子,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否则,你没有资格说你是一位好老师。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咱家那一朵要先香起来,这当然与“自私”毫无关系,另外,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要成就自己的孩子,还要成就整个家族的孩子,因为一个家族想要培养出一个老师太不容易了,所以,我们被培养、被成就的同时,也要用一己之力帮助整个家族实现更大的跨越。

    老师要时时处处以身正为范,作为人民的教师,心中要有大爱和人民的概念,不能将这个职业仅仅局限在自己的课堂上。每个人都要给自己一个定位,老师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定位是高的,那么就一定会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如果我们给自己定位是一般老师,那你就注定平凡。

    老师是一个一辈子与书本打交道的职业,我们不仅要把手头上的书本研究透,还要把生活的书本和社会的书本学好。好的老师具备丰富的外延知识,他会跳出课本教书,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就是要深入体验生活,以专业的理论做指导,同时还要拥有自己的理论和观点。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老师,他对自己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做了一个定位,即今天我读了没有、教了没有、想了没有、说了没有、写了没有。我想只有每天都践行这五点的老师才可以称得上是真真正正的好老师。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长,但是愿意为此付出努力的老师却很少。在现实工作中,凡是那些愿意去拼搏、愿意去付出的老师都成了,而那些只有口头抱负,没有实际行动的老师都成不了。所以,我想说名师之路并不拥挤,就看你愿不愿去选择一条别人都不敢、不愿去走的路,并且一念恒定地坚持下去。

    成为名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我们要问问自己,在你的心中有没有这样一个榜样在一直带动着你、鼓励着你向更优秀的地方迈进?另外,你还要问问自己,是否在成长的道路上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很多老师说自己的基础不好,成不了名师,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借口,你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但你必须是最努力的,你可以不与别人比,但你一定要与自己比,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明天比今天进步一点点,你就是成功的,自然也离名师的道路越来越近了。

    喜欢阅读的人往往对书有一种特有的痴迷,一天不读书都会觉得自己面目可憎。有时候,我觉得我读书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老师而读,为了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而读。有时候,读书是枯燥的,甚至不明白自己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但是过了这个阶段之后,也许会在某一天,某一个特别的时间,我会恍然明白其中的真意,这在我看来是一件很美妙、很幸福的事情。

    比如,在跟随老师学习《道德经》期间,每天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逼着自己去查资料、去理解、去思考,八十一天感悟下来,我留给自己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八十一篇文章,而是实现了自己人生当中的一次重要的质的跨越。问题驱动下的学习的确能带来好的学习效果,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我常常在思考,老师们为什么不读书、不学习?关键在于管理者根本没有给老师提出问题。当老师带着问题去思考的时候,他一定会给出自己的答案,无论答的效果如何,起码他已经有所行动了,这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得多。作为管理者要懂得,只有持续不断地向老师们提出问题,他才能形成一种思考的习惯,一旦习惯形成,名师之路也就不会遥远了。

    好校长就是这个样子

    窦洪涛:您理想当中最好的小学校长是什么样子呢?

    杨磊: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用自己的思维和情怀去引领整个团队,把所有的老师都培养成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贵人。

    第二,校长要发挥角色的力量,而不是发挥个人的力量,要帮助和成就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同时也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梦想。

    第三,平桥二小教师团队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因为我们的存在而获得更好的教育,让学生因为选择了平桥二小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让各阶层的社会人帮助和促进学校发展。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家长资源其实是最重要的一股社会力量,如果家长不配合学校,那么我们的工作将很难开展好。

    第五,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校长是老师的榜样,是学校的形象代言人,如果她展示的都是正面的形象,那么老师也会竞相效仿。

    第六,在面对家长和社会质疑时,作为一名校长,不仅妥善地处理双方的矛盾,还要保护好我们的老师,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在管理当中,我们也会发现个别老师在工作当中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不能“一竿子打死”,只要他们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就要给她改正错误的机会。人都会犯错,关键看有没有改正的决心,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大家长,要怀有一颗仁慈之心,包容老师,包容他们人性当中不圆满的地方,将他们从危险的地方拉回来。

    第七,通过“一帮一”或者定目标的方式,让教师队伍提升整体素质。在二小,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更不会放弃任何一名老师,在我的眼里,每一位老师都是我的家人,即便能力有高低,我对他们的爱也不会有所减少,而且对能力稍差一点的老师,我会更加关注,还会调动整个团队的力量帮助她成长和进步。

    我的座右铭是“强者天然的使命就是呵护弱者,弱者要把自己变成强者,然后再呵护更多的弱者”。我每一天都在践行这句话,而且在践行的过程中找到了方法,让我的管理越来越简单和顺畅。

    第8, 爱学习,善于学习,同时还要将学习进行到底。我们常说学无止境,一个人无论走到什么样的位置都不能放弃学习,当然学习不仅仅是读书,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借鉴别人的高效管理模式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总而言之,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作为一名校长,就是要用心做教育,做真正的教育,还要为孩子负责,为孩子背后的家庭负责。只要心正、身正,你就是自己世界的强者,同样也是你周围所有人的强者。

    窦洪涛:平桥二小的家校平台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

    杨磊:我们建立了家校良性互动的“三个一”模式:第一,每一位学生的家长做一天的志愿者;第二,每一位学生的家长要陪读陪学一天,第三,每一位家长和孩子一起践行中国传统礼仪。我们有三级的家委会组织将这“三个一”落实到位,分别是:校级家委会、级部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而且每一级家委会班子成员都有五名,包含一名会长、两名副会长以及两名秘书长。

    很多学校都在效仿我们,他们甚至特地跑到我们学校“取经”,曾经有一位家长问我:“杨校长,你们学校践行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会做得这么好,我们孩子的学校看似也在这样做,但是完全流于形式,这是为什么呢?”我很明确地回答说:“在做这项工作之前,我已经得到了家长全然的相信与认可,他们懂得这样不是为了做给谁看,而是真正地对自己的孩子好。家长以身为范,孩子跟随效仿,两者互相影响、互相扶持,怎么还会觉得无聊和乏味呢?”

    在平桥二小一共有59个班级,因此每天就有59名家长来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家委会的主要工作是维护学校周边环境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给与学生生活细节的指导。家长执勤的时间规定为早七点到七点四十分,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不耽误家长们上班。

    陪读是家校共建的另一个系统,工作主要是家长协助老师完成课前准备,比如维护班级秩序,组织学生早读等等,一天两次,一次30分钟。不仅仅有陪读,在二小家长还可以陪学,对于那些特别想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无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我们曾经接收过一名六年级才转来的学生,有老师曾经对我说:“你们可千万别收他,这孩子是双差生,表现及为不好,对你们的学生会有很大的影响。”在二小,我们什么样的学生都收,孩子还小,把他推向社会是万万不可以的,我们有信心培养他,让他在平桥二小健康的成长。于是,我们的老师就建议家长来陪读,结果家长一学期陪读下来,孩子的成绩从原先的38分考到了87分。

    最后的一个“一”是道德班级践行传统礼仪。对于道德班级,我们实行的是轮流制,每学年每个班级大约有两次机会。我们的学生最开心、最激动的时候,就是他们作为道德班级在践行传统礼仪的时刻,孩子们在校门口站成长长的两排,家长跟在身后向所有到校学生鞠躬行礼。我很自豪地说,在平桥会鞠躬的孩子都来自于二小,他们落实的不仅仅是行为,还有内心真正的明了与感悟,笃定与谦卑。

    窦洪涛:这“三个一”的模式,平桥二小坚持了几年?家长的反应有是什么呢?

    杨磊:通过三年的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家长与学校配合的密切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家长的到来可以帮助学校对老师进行促进;另一方面,家长在践行“三个一”模式的时候,能够充分地体会老师的不易,进而更加理解老师。我们常说“见面三分情”,当老师和家长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沟通的时候,家校建设就会非常顺畅。

    正能量的领导班子

    窦洪涛:正等、正觉、正心、正念、正能量,对吧?

    杨磊:一个团队的正能量就是齐心协力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分工不分家,沿着这样的道路把工作做圆满,这就是我们各部门都取得成绩的最重要的法宝。

    我校分校式年级组管理模式是每一个年级组建立一套班子,然后由每一个副校长带领一个班子开展工作。校长要给自己的团队方法和引导,让他们知道如何去管理。六套班子,六个年级组。在工作中要求一个“正”字,不能有帮派意识,不能有亲疏远近。人之常情,好的都会偏爱;但不好的,也不能淘汰,让好的去带动不好的。

    首先年级组的管理人员不要有负能量,不要抱怨这不公那不公,唯有带领自己的团队走向正能量的轨道才是王道。如果管理者是一个负能量的人,不但伤害自己还会伤害到自己的团队,除了让大家没有信心之外,对自己也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做的艺术教育研讨会分年级组来展示,每个年级组里面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青教师,都会互相促进、帮助和改进。这就是老师您讲的1=1+1,只有大家合力,才能把工作做好,赢得团队的荣誉。所以,我把任何一项工作,都交给年级组,而不交给个人,评奖也是如此,个人奖整个年级组分享。

    窦洪涛:荣誉,大家都有份。如果有问题,对不起,也不要说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

    杨磊:有问题,我不批评,只表扬那些没问题的。六个年级组,四个做的好,两个做的不好,我只表扬那四个好的,让有问题的自己去想去悟。

    窦洪涛:这就叫“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 。

    杨磊:六个年级组的领导都有很强的决策意识,他们之间互相竞争,你做得好,我要做得比你更好,都是非常有上进心和正能量的领导班子。

    分校式年级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就像人身体结构有五个部位,头(校长、副校长)出思路;两上翅膀(主任)左膀右臂负责执行;落地是两只脚(组长)。包括家委员也是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六一儿童节,一个年级组分两个节目,让他们年级组自己开会商量。于是,把体育、音乐、美术老师都调动起来,每个老师都有活干。

    这几年我感觉工作特别顺,我们学校现在每项工作考核都是会名列前茅,这和老师您的指导分不开,一切都在您讲的传统文化的“道”中。

    经典的魅力:谁用谁得好

    窦洪涛:自从十八大以来,我们的领袖一直在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学校也践行四年了,而且您亲自带读,那么,您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之间有一个什么样的纽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因果关系?

    杨磊:咱们的教材是其中的一部分,校本教材是另一部分,就要选择对学生真正有用的东西,传统文化为什么现在这么热,因为它真有用。我们读了以后,跟老师您学了以后,我们真的受用了。为此,我们引进到学校里来,让更多的人受益,最落地的办法就是有选择性的让学生读和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力黄金阶段。

    有个别家长认为到了高中学《论语》的时候再背经典不迟,也有的家长说,到了高中再背,孩子还有那精力和时间吗?学校提前让孩子读,让孩子背,我们的孩子是何其幸运。去年期末后,从别的学校转到我们学校一百多个孩子,这些家长表示,进到教室只要有一个地方坐,能够读经典就行,这样的家长都是觉悟了,知道了经典的力量。2014年,我们学校被中国教育协会命名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校”,这样一个招牌促使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把经典引进到学校中来。

    在引进经典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不理解,也有很多老师不理解。有人说我走偏了,走火入魔了。实事证明我走对了,我们的孩子改变了,我们的家长改变了,我们的老师改变了。为什么说我们学校老师风气正?为什么我们的老师没有抱怨?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听话呢?高考考务派人派不出去,我们学校的老师就非常好派,这都是传统文化的力量。让我们老师更加知道了什么是“正”,并且守正,笃行正。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了学习的目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孩子会背《孝经》了,并且知道了里面的意义。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在读了经典,读了《大学》之后,把经典恰当地引用到作文里面,语文考满分,惊艳了很多人。我们经常鼓励孩子,你背《大学》《论语》都尽管用到作文里面,错了也没关系,孩子们都积极地去应用。我们学生的作文分数特别高,语文成绩好也带动了数学成绩。每次全区统考,我们学校的总成绩都会荣跃第一,这与经典的强大力量分不开。读经典语感好,作文能用,并且,学生懂得了为什么要学习。

    窦洪涛:写作文,还有比《道德经》更好的文学作品吗?我经常这样说。背《道德经》,背着背着文章就写好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种感觉,这种排比,这种总分总的句式……都是文章的妙笔。

    一句话讲明白,我们为什么让孩子做家务,所有的社会活动都让他参加?因为做人是通过做好每一件事情来验证的。那么,事情如何去做好?前期有一个辅导,比如,今天玲娇带着孩子参加我们的饭局,比如我请吃饭,一定要事先培训,告诉孩子,这是妈妈的领导,一定会让你点餐。家长都点菜,孩子要不要点菜的问题,很简单,你怎么点?那么,你就非常真心实意地问窦伯伯,您最喜欢吃什么菜?我就点这一个菜。如果窦伯伯还懂点“礼数”,那一定会问你最喜欢吃什么菜。孩子,你就说你喜欢的菜。现实当中,我们的妈妈让我们的孩子去点菜,都是点自己喜欢的。这样的孩子带他干嘛呢?带着这样的孩子来参加这样的宴会叫“丢人现眼”。可是你给我点了,我一定要给你点俩,因为你才上一年级,才这么高,而我比你大四十岁。你想吃的菜别人给你点,而且皆大欢喜。这才叫中国的文化,这叫礼节。那么通过点菜,做这件事,展现了我们的家风家训,我们的家庭熏陶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做事就是做人,做人通过做事表现出来。但是,现在很多礼节失衡,我们不知道该怎么点菜,类似这样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懂得了“礼者,敬而已矣。”尊敬别人,这就叫礼。礼就是人伦。

    经典不笃行犹如空中楼阁

    窦洪涛:很多家长就把孩子送到只读经典的学校,有的甚至连小学都不上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磊:这部分家长一定是对国学的理解走入了误区,仅仅为了学国学而学国学,而不是为了学国学用国学而学。“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我们学经典的目的就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将国学致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孩子学会解决矛盾,学会与同学、老师、家长和谐相处。如果家长仅仅是为了让孩子读读、背背,或者为了显摆,而不去践行,那么无论学习多少经典都没有用。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就像小草不能离开土地,不能没有水和阳光,其他肥料只是增强剂,绝非全部。如果把经典比作肥料的话,小草离开土壤、水、阳光,那自然就成了病态的,甚至无法存活。只有恰当地运用好了经典这种肥料,小草才能茁壮成长。

    教育是一个大圈子,只有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合理延伸,才能适应当下。时代发展到要接受现代教育,如果仅仅固守在传统教育礼仪中,道德绑架式的教育下培养的孩子是不全面的。孩子的成就一定是在大环境里面成就的,学习国学的目的一定是为了在大环境里面生活得更好,能更快地成就。

    窦洪涛:您接触过只学习国学的孩子吗?有没有家长向你请教这样的问题?

    杨磊:目前我还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孩子,不过,曾有一位家长让我给他的孩子推荐一家只学习国学的机构。我没有给他推荐,我认为孩子如果单纯地学习国学,抛弃基础教育,对他的成长非常不利。孩子需要全面成长,那么就选择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既做现代教育,又做传统文化教育,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可以说是一种全面的教育。

    时代发展到今天,不学国家体制内的教育,如何面对社会上的竞争?他会知识结构不同,受的教育不同,而跟其他孩子有明显的区别,长此以往,就会变成别人眼里格格不入的“异类”。

    觉悟、奋斗、跨越

    窦洪涛:一个家庭,除了社会本身的进步以外,一代一代都在重复老一辈的命运。而不同的是,吃的东西不一样了,穿着不一样了,受的教育不一样了。你进步的同时,大家都在进步,这是社会总体在进步。但你的命运永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所谓的跨越。那么必须从自己开始注入经典,注入真正的道,注入会做中国人的那个学问。你的儿子,你的孙子,他们的命运才会改变。绝大多数人,他的命运一代一代是复制的,这是客观规律,但是我们的经典恰恰给了我们跨越的方向、方法、力量以及机遇。

      很多爷爷从棚户区里走到济南,没有房子住,买几块砖,铺上塑料布,用砖压住,搭成一个简陋的小棚,三四口人开始在这个简易的住所里“混穷”。但是你只要让你的孩子读书,你的儿子不一定有所成就,但一定会有所改变,再让他的孩子找更好的老师,读更好的学校,坚持到你的孙子,一定成了。所谓的跨越不仅仅是从一个阶层变成另一个阶层,更是当时生活的跨越,也只有觉悟和奋斗,才能实现跨越。

    杨磊:我弟媳妇曾经一直给我报怨家里三个孩子、没钱、家庭条件差,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活得不一样。我对她说,如果你真的困难,你就不会固守着你的困难,只去埋怨。

    我说正是因为家庭条件差,你才更需要努力,不花钱就可以做好教育的事情,你做了吗?比如说,你引导孩子做家务了吗?和孩子一起读书了吗?让孩子早晨起来读书吗?

    弟媳恍然大悟,于是,她每天早上准时叫孩子起床一起读书;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作业,她和孩子一起写字,比一比看谁写得好;读经典,和孩子一起背《弟子规》、《千字文》。老大背,老二也跟着背。她说你一句话把我点醒了。

    不花钱就能做的教育,家长能够做好,而且可以带动孩子脱贫脱穷。这就是贫困家庭脱贫的最好方法,不是你做不到,而是懒,不愿意去做。如果每个人把抱怨的时间,用到行动中去,所有的困难都会解决,当时在自己的身上可能看不到,但将来的孩子一定会做到。家长付出了,孩子会得到回报,孩子将来的人生质量会不一样,孩子的人生一定会跨越。

    三餐不济的童年

    窦洪涛:您小时候的家庭情况是怎样的?

    杨磊:我们兄妹六人,我是老大。从我记事起,我记忆当中家里没吃、没穿、没书读。我小的时候没穿过棉鞋,脚上冻得一个疙瘩摞一个疙瘩,不是我妈不心疼我,而是真的没有条件。因为兄妹多,爸爸一病就是二十多年,所以家里二十几年都是一贫如洗的状态。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改变家庭的命运,从我这里开始,如果我不改变,家里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在我的记忆当中,爸爸冬天穿的棉袄露着旧棉花,用一条大围脖系着。年前青黄不接的时候,屋里面一个粮食籽都没有,真的就是三餐不济的过着日子。过年前后,就没有吃的了,离收庄稼的日子遥远,于是就东挪西借,姥姥家、姨家、舅家,多方施舍。从我记事起,只要有野菜可挖的季节,或者村里有什么可干的活,我都要积极参与。有一年,我大约七八岁的时候,村里挖汝河,我就挎上篮子去要饭。我说:“伯伯,您有剩馍吧,我上学带着。”要到了吃的东西,也舍不得吃,就带回去给弟弟妹妹们吃。

    那时候,哪怕是去要饭了,也不觉得苦恼,那个年代都很穷。而我们家,爸爸又常年有病,弟弟妹妹又太小,田里没有劳动力,家里没有收入。有一次舅舅带给我们一篮子麦子,简直救了我们全家人的命,那时的幸福就是有饭吃,想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往事虽然不堪回首,但也就这么过来了。

    上小学的时候,一到农忙,我就辍学。弟弟妹妹小,我跟着妈妈去地里干活。一个生产队的老师,我本家哥哥碰到我多次辍学去劳动,把我叫回学校多次。小时候因为经常辍学,没有受到完整的学校教育,学习上留下了很多遗憾,现在的我很努力,只想尽力补回曾经失去的学习时光。

    小时候不光白天,晚上也要干活,摘棉花、剥花生、搓玉米。老师留的作业,我没有时间做,第二天准挨批评。那时候,我也逆反,我就对老师说:“我有多累你根本不知道,我就不给你写”。那时候感觉写作业就是给老师写的。总觉得我没时间写,老师怎么就不能理解我一下呢?小时候的思想就是这样,简单却也不懂事。

    我的保姆生涯:我真的想上学了

    窦洪涛:在这种状态下,是什么力量使你坚持读完初中,上中专?

    杨磊:家里没有劳动力干活,姥姥和爸爸都不想让我继续读书,妈妈坚持让我读。妈妈认识到我们的家只有上学才能改变,小孩只有上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姥姥家就是吃上学这碗饭,大舅在郑州市里面,二舅虽然在农村也有文化,小姨上过学有文化。我妈妈上学最少,有一年部队来招兵,姥姥姥爷都不让她去,妈妈就失去了一次“进城”的机会。她在姥姥家的环境里,形成了那样的理念和思维,她认识到孩子必须上学。

    后来,初一毕业后,姥姥不让我再上学。我姨父在部队,随军可以带家属。我去了姨家帮忙,姨家有三个孩子,最大的上小学,最小的刚会走路,我帮着带孩子,做家务。那时候,我一早起来蒸馒头、挑水、买粮、买菜、种菜园子。什么脏活、累活都干。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承担了姨家所有的家务,那段经历对我是一种很好地锻炼。我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都特别强。直到现在,先生在与不在都没问题,家里的事务我都能承担。

    那两年的保姆经历对十二三岁的我触动非常大。部队大院里和我一样大的孩子,进进出出都是背着书包上学放学,我特别羡慕。而我只能挑水洗衣做饭,去远处的集市买煤买粮买菜。有一天我突然就有心事了,心里特别不高兴,我也想上学。姨妈问我,你怎么了?为啥闷闷不乐的?我告诉姨妈,我想回家上学。开始姨妈劝我说,不要再想上学,等你长大了,我给你找个临时工。又过了几天,姨妈看我还是心事重重,连饭也吃不下了,还是想回家上学,这样的心情反复好多次。姨妈终于答应了,她说既然你执意要上学,那就回家上学吧,我给你从这里开一张转学证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洪涛老师与杨磊访谈录(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si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