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更文的不足:写作随心所欲,不留心观察,不会用细节表现主题
我的改进策略:留心观察,注重细节描写
本文体现:取材是日常生活,开头第一段是细节描写,文章从前往后呈现递进趋势。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92100/dfb03e7ed573a668.jpg)
“哒”,一双筷子打在了一双胖乎乎的小手上,严肃的声音响起“端起碗来吃饭!老是说不听!”。六岁的小侄子的小脸,瞬间耷拉下来,端起碗拼命地用筷子把饭往嘴里送,整个碗遮住了小小的脸儿,似乎这样就可以掩饰自己的尴尬。
这样的场景,还是一年前的了。今晚餐桌上的小侄子,乖乖地端着碗,筷子还比同龄的孩子用的要好,嫂子看着小侄子,一脸欣慰。
看到小侄子的变化,不禁想起小时候的自己。餐桌上的好习惯都是在大人一“敲”一句中养成的。奶奶现在还时常提起,从前父亲小的时候,过年家里有人来做客了,小孩子不能和客人们一起吃饭,要等客人吃完再上餐桌。虽说那个时候也是因为家里比较拮据,稍微好些的食物都拿来招呼客人,但这也体现了爷爷奶奶们对客人们的尊重。
自然是随着生活渐渐地好起来,逢年过节也不像从前一般了。但奶奶那一辈就传下来的餐桌礼仪却还盛行。不仅是吃饭要端碗,还有很多很多。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嚼菜时不能发出声音,夹菜时不能夹别人面前的菜,吃完饭后要和大家说“我吃好咯!大家慢慢吃哦!”等等,都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更是体现自己良好家教的一面。
讲起餐桌礼仪,现在的我们啊,都流行起来手机先“吃”,虽说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最好不要做到,只和手机一起吃。
一家人围坐吃饭,聊聊这一年来的酸甜苦辣,有说有笑,添添年味,增进感情。三几好友,举杯畅饮,唠唠家常,聊聊学生时代的趣事,一起回忆那些年,那些事
这些是不是比滑动冰凉凉的手机更有热度呢?
快过年了呢,又该到各种聚会,团坐吃饭的时候了,端起碗吃饭,顺便让手机也过个年吧,饭桌上了烟火味才是新年的味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92100/30f29710cbb6353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