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了,非常关注儿童成长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到了他对于最好的儿童成长环境的理解,就是抱持性环境。
和他对妈妈的观点,他觉得妈妈不需要完美,做到80分、90分不需要,她只需要做到60分就可以了。
60分妈妈,她在婴儿初期,有一个特征叫做“原始母爱贯注”。他认为达到了这个特征,就是一个足够好的妈妈。
原始母爱贯注
原始母爱贯注(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婴儿与母亲关系特别发展阶段中,“足够好的妈妈”给婴儿充分提供所需要的一切。
母亲根据她孩子的需要适应和改变,但在孩子的依赖性增加是要逐渐地减少。
为了强调对母亲所要求的变化,这个词表达母亲对儿童需要的领会。母亲的全神贯注,是紧随着她的孩子的需要,就像她自己的一部分需要一样。
我还没有孩子,对于这个母爱是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对贯注这个词是有感觉的。尤其是,在工作中感觉非常明显。
最开始工作的时候,是人在心不在。意思是我只能感觉到,工作中的重复乏味,还有各种谨慎、小心、委曲求全,而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直到看到心理学家弗兰克说的那句:“投入的爱一个人,投入地做一件事,你会看到幸福降临。”
我不知道是哪一天,突然对这句话有了感觉,就愿意投入地去做工作的事情。在此之前,我不喜欢投入。为什么呢?
第一个是害怕付出。因为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私的人,不喜欢付出。不管是付出劳动,付出金钱,还是付出其他,对我来说,都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其次更害怕的是,付出没有回报。这会让我的付出看起来很傻很蠢。于是就倾向于,不付出只索取。
很害怕自己有损失,害怕自己没有得到应得的。准确来说应该是,没有得到自己认为自己应得的。这可能意味着自己的不好,不够好。
最后,很害怕直接面对虚弱的自己。害怕否定自己,看到虚弱的自己,就是这件事情,别人都可以做得很好,只有自己做得不好,那这绝对是非常大的打击。
这对我来说是承受不了的,于是我就倾向于不付出只索取,然后抱怨别人给的太少。哈哈哈,我发现我真的是一个无耻的人。
这当然可以,只是路会越走越窄,人会越来越封闭。而封闭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生命力的枯竭。
这就是为什么说抑郁自闭会是很恐怖的,因为他们的世界是封闭的。而我原本是正常健康的,却在慢慢的走向封闭。
但我又感觉很庆幸,学了心理学,因为这才让我有觉知到自己的封闭。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旦你看到它,就意味着它的影响力被大大削弱了。
然后我就开始投入,全神贯注地投入,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然后慢慢的可以从其中感觉到快乐,感觉到热情与自信的能量在流动,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滋养。
真自体与假自体
真自体的人,是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假自体的人,自我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而构建。
真自体的人,会尊重自己的感觉,不会太为难自己;
假自体的人,则会自动去寻找别人的感觉,并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转,为别人而活,他们对别人的感觉很敏感,却对自己的感觉很不敏感。
大神不愧是大神,你大爷就是你大爷。温尼克特的这个观点真的太犀利了,一百多年过去了,依然可以穿透很多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那些特别善于观察别人,体察他人情绪的人,就是他看起来,温良恭俭让,是个老好人,恨不得把谦虚厚道写在脸上。
就是做事周到,会顾及每一个人的感受。会照顾每一个人生出的情绪,你经常会感觉到自己有被他照顾到,尤其是情绪和感受。
但与之相对的是,他经常会忽略自己。这种类型的人有一个典型的特征,他们觉得我是一个百分百的好人,但这个世界却给了我很多磨难。
但在心理学看来,根本没有这件事。因为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敌意程度和这个世界对他的敌意程度是相等的,是镜像关系。
这种类型的人,他们的成长环境,周围状况,总是要求他们按照别人的意志来,被要求顺从。如果自私,如果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就会被惩罚。
然后他们就被训练成了,上文讲过的踢足球的那群小朋友。想到这,我心里一惊。因为我差点也被训练成这样。
还好我心里有个钩子,死命地抓着自己的感觉,没有在大海中迷失方向。还好我有学习的习惯。
谢谢你的欣赏,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关注我,认识自己,理解别人。
网友评论